2007年,清水縣把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為縣委、縣政府的基本職責,緊緊抓住群眾要求最迫切、社會最關注的看病、上學、吃水、行路、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的14項重點問題,全力以赴進行解決,得到了全縣人民的普遍歡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一是積極組織廣大農民群眾和城市非職工人群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縣財政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撥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啟動經費15萬元,落實配套資金70.22萬元。至目前,全縣共有5.2萬戶、23.4萬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4%,統籌合作醫療基金1170.4萬元。住院參合患者3420人,住院醫療費用737.48萬元,經審核報銷223.69萬元,平均報銷比例為30.33%。全縣農村大病統籌保障機制初步建立,有效解決了農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同時,對1607戶3219名城市非職工人群組織參加了醫療保險,實行大病醫療救助,共救助18戶60人,救助金額3.1萬元。
二是設置了扶貧濟困病床。按照我縣兩所縣級醫療機構的實際情況,全縣編制病床360張,實際開放260張。其中在縣醫院開放病床200張,設置濟困病床15張,縣中醫院開放病床60張,設置濟困病床6張,滿足了貧困病患者的住院需求。
三是狠抓了農村低保工作。今年,縣上把農村低保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廣泛宣傳動員,規范工作程序推行分類施保,取得了顯著成績,全縣共有農村低保對象5487戶21960人,占全縣農業總人口的7.5%,月發放保障金28.2萬元,月人均補差12.8元。
四是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狠抓就業再就業工作。堅持政府引導、市場推動、能人帶動、基地拉動的工作思路,抓轉移,促就業,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3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165個,安置零就業家庭成員227人。以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勞動技能為重點,舉辦各類就業培訓14期1388人。對持有《再就業優惠證》從事個體經營的126名下崗失業人員減免各種稅費11.23萬元,為77名下崗失業人員落實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154萬元,實現再就業職業介紹210人。
五是加大擴面征繳力度,社會保障工作成績喜人。為772名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基本養老金407.00萬元,發放率達100%。全面啟動實施了失業金發放工作,為412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金28.8萬元;加大擴面征繳力度,全縣登記私營企業參保50人,吸納個體工商戶參保和解除勞動關系職工接續養老保險關系的有1176人,征繳養老保險費200萬元,其中清欠89.59萬元,征繳失業保險費23.24萬元。為全縣靈活就業人員落實社保補貼168萬元。從9月份啟動實施了全縣城市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年底前可實現參保人員達到應參保人員的50%以上。
六是不折不扣地落實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10%的規定。全縣共有低保對象2016戶4168人,今年標準由原來的125元提高到138元,提高了10%。月發保障金39.1萬元,月人均補差95元,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
七是鄉村道路建設取得突破性成效。發揚“寧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的清水精神,全面完成了清社公路路基工程建設,啟動了清秦公路和清隴公路建設。實施通達工程建設道路18條98.2公里,其中新建14條61.4公里,改建4條36.8公里,目前大部分已建成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農副產品的運輸能力。
八是下大力氣解決群眾吃水難的問題。完成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遠門供水站建設,建成潛壩1座,高位蓄水池1座,供水房12座,蓄水池20座,綜合樓1棟,水表井及給水栓2200座,安裝管道150公里,徹底解決了遠門、土門、賈川、郭川等4鄉19村4081戶2.0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九是狠抓勞務促農民收入增長。把勞務經濟作為一項支柱產業來抓,在每個鄉鎮設立了勞務工作站,選聘了411名勞務經紀人,在238個行政村配備了347名勞務信息員。依托天水農校、縣職教中心等培訓機構開展了服裝縫紉、計算機應用、保安服務、農村醫療、花卉等實用技術培訓,培訓人數達1236人。堅持“以鞏固老基地,發展新基地,不斷壯大勞務隊伍”的做法,加強與用工單位的合作,新增勞務基地13處。至目前,勞務輸轉人數達到6.56萬人(次),占全年計劃6.25萬人的104.96%,其中有組織勞務輸轉2.49萬人(次),占全年任務2.375萬人的104.8%。
十是實施了生源地助學貸款工作。縣上對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政策逐人進行了面對面的宣傳,并利用電視、廣播進行滾動宣傳,共簽訂貸款資金56.07萬元,確保了每名貧困大學生能夠及時得到國家助學貸款的支持。
十一是狠抓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制定了《清水縣中小學教職工管理辦法》,全面落實了校長和教師的崗位職責,對17個校長崗位進行了公開競聘。改革師范類大專畢業生就業制度,通過推出崗位、競爭上崗、協議就業、合同管理的辦法,補充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堅持從嚴治教,使教育教學質量有較大提高。
十二是積極籌措資金,努力提高村干部報酬。實行村支書和村主任“一肩挑”,合理設置村干部職數,共配備村干部944人,與2006年相比減少村干部301人,與稅改前3415人相比減少2471人。按崗定酬,村干部年報酬根據各村農業人口劃分為三類標準,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年報酬3500元,1000—2000人的村,村干部年報酬4050元,2000人以上的村,村干部年報酬4600元。今年前半年共撥付村干部報酬154.35萬元,新增村干部報酬將在年底一次性兌現。
十三是積極開展救災救濟工作。今年清水縣遭受40多年未遇的干旱,全縣農作物受旱面積達到80萬畝,果樹受旱11.3萬畝,蔬菜受旱9000畝,全縣3.76萬眼集雨水窖因蓄水用完而干涸,有141個行政村185個自然村16萬人和5.22萬頭大家畜飲水困難。面對特大干旱,該縣周密部署,積極抗災,完成灌溉面積5萬畝,深入人畜飲水嚴重困難141個行政村采取節水、限水、送水等措施,解決了6.2萬人、1.9萬頭大家畜的飲水問題。同時,在縣財力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給縣氣象局安排資金10萬元,購置增雨設備,并配備牽引車1輛;邀請市人影辦技術人員兩次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增加有效降水,緩解旱情。并及時查災核災,對生活有困難的群眾實施了應急救助,發放口糧款和救災資金208萬元,救助特困災民和農村特困群眾1.86萬戶8.8萬人。
十四是抓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清水縣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作為維穩工作的重點來抓,成立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全縣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工作。出臺了《清水縣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預案》,建立了基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訪聯席會、信訪聽證會和《領導干部下訪制度》。同時,堅持每月排查一次的零報告制度,對鄉鎮、縣直有關部門每月交辦一次信訪隱患,要求重點督辦件10天內反饋辦理結果。縣政府制定超前工作預案,責成職能部門堅持月排查、重大會議和敏感時期重點排查相結合,提前介入、超前排查,把潛在的集體上訪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嚴格控制了越級上訪事件的發生。今年以來,共排查出各類矛盾和問題105件(次),其中突出問題15件(次)。全縣上下對排查出的苗頭和問題,采取縣級領導包案、工作組督辦等形式,明確工作責任,限期解決問題,消除隱患。從今年2月份以來,該縣沒有出現一起上京非正常上訪的案件,確保了全縣政治安定,社會穩定,人民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