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朱建峰)這幾天,清水縣隴東鄉豐臺村農民劉成生喜不自禁:大兒子在包頭市一家建筑公司打工,月工資1500元;今年春才去包頭的小兒子最近來電話說,已經順利通過試用期,工資可以拿到1000元。據了解,今年1-5月,該縣已輸轉農村勞動力5.56萬人次,創勞務收入5094.2萬元。
今年,清水縣把勞務輸出作為加速新農村建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重大措施加以落實。春節剛過,縣勞動保障部門就組織了春季企業用工洽談會,讓用人單位到農民家門口與農民洽談,打消了他們怕受騙上當的顧慮。一大批農村剩余勞力憑自己的一技之長,簽約奔赴浙江、深圳等地的用工單位打工。各鄉鎮還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收集了大量可靠的勞務信息提供給村組,為勞動力輸轉牽線搭橋,使全縣有組織輸出勞務人員2.2萬人次。
為讓輸出的勞動力有一技之長,早在去年底,清水縣就明確了今年全縣農民工培訓的目標和任務,確定縣職教中心、農廣校、就業中心、天水農校等4家培訓單位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定點培訓機構,具體承擔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任務。各鄉鎮圍繞市場需求,采取集中培訓、分散辦班、以會代訓等多種形式,大力開展了勞動法律法規、權益維護和職業技能、就業服務等相關政策和技能培訓工作。全縣共有2000多名農民工接受了培訓,為勞動力輸出“穩得住”奠定了基礎。按照勞務輸轉回訪制度要求,縣上于4月中旬派出2名干部赴北京、天津兩地,深入5家用工單位,看望慰問了清水農民工,準確掌握了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工作生活情況,并協調敦促天津寶坻雪卉服裝廠兌現了40多名農民工兩個月8萬多元的拖欠工資,切實維護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同時,縣上還為5528名外出務工人員辦理了資金存取安全便捷、一卡多能的“綠卡天水勞務卡”,使他們能方便、安全地領取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