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甘肅日報 配圖:天水在線
軒轅黃帝在冥冥之中注視了清水數千年,今天,他真的來到了故里———在清水縣軒轅廣場上,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塑像顯然是一個標志。
在軒轅廣場上,我們見到了軒轅黃帝塑像的作者———著名雕塑家潘紹棠先生。潘紹棠生于1929年,河北唐山人。1948年考入徐悲鴻任校長的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現任中國雕塑壁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廣州嶺南美術專修學院副院長。潘先生的雕塑師從滑田友、曾竹韶、王朝聞等大師。半個多世紀中,潘先生創作完成了《先驅者》《數學家華羅庚胸像》《宋慶齡半身銅像》《詩人蘇曼殊》等,在我國雕塑史上留下許多佳作。
在將要竣工的廣場上,工人們在進行著雕像的后期工作。潘先生在雕像的下邊,給工作人員邊比劃邊安頓。軒轅黃帝的塑像高9.5米,基座3米,雕塑加上基座,總重量超過百噸。潘先生說,軒轅身高9.5米,表明了九五之尊的意思。
潘先生說,能在有生之年為軒轅造像,是一件極其光榮的事情。雖然目前,全國有軒轅塑像共13尊,而軒轅的誕生地甘肅一件都沒有,這無疑是件憾事。在塑造青年時的軒轅還是老年時的軒轅問題上,曾經有過兩種意見,一些人主張是老年的軒轅,一些人則主張是青年時的軒轅。按照一些專家和大多數人的意見,軒轅是后來離開清水的,應該塑造一個青年的軒轅,才符合歷史也符合清水人的情感。潘先生采納了這個意見。
潘先生是今年3月份著手設計軒轅草圖的。他說,他之所以讓軒轅的左臂微微抬起手心向下,象征了他溫和親民的意思;右手在腰間握了劍柄,象征了華夏民族無堅不摧的精神。
關于這一點,潘先生說他覺得中華民族的祖先本身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沒有固定的樣子。他說,當時他有放心的一點也有擔心的一點:放心的是軒轅是傳說中的祖先,自己可以大膽創造;擔心的是每一個華人心中都有軒轅的形象,既有成功的把握又有成功的障礙。他和天水市、清水縣的有關人士多次協商,交流意見,最終定了今天這個造型。潘先生說,塑像期間,有些老人拿了小馬扎坐在廣場上,看著工人們安裝雕塑,還不時說一些自己的看法。潘先生說,這對他們很好地把握塑像的完美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