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發展,產業是關鍵。近年來,秦安縣興豐鎮立足鎮情實際,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托特色資源,創新管理模式,大力培育發展富民產業,引導農戶由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發展,積極發展“大棚經濟”,“冬閑”變“冬忙”,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全鎮農業產業的蝶變和升級。
時下,走進興豐鎮果蔬大棚內,一壟壟蔬菜青翠欲滴,綠意蔥郁的葉菜充盈其間,長勢喜人,煥發出勃勃生機。
“大棚現主要種植就是香菜、西葫蘆、菠菜等蔬菜,我們與市蔬菜辦簽訂了全程技術指導和本土人才培訓協議,引進優良品種10余個,種植出來的蔬菜品質佳、口感好,深受消費者喜愛。”朱李村黨支部書記孫霞霞告訴記者。
興豐鎮果蔬大棚基地位于尹褚路朱李段,基地占地30畝,建成大棚24座,蓄水池2座,其中無立柱棚19座,陽光溫棚3座,雙層溫棚2座。整合上陳、震霖2村三部委扶持項目資金90萬,探索出“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由安灣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負責管理經營,由沿線各村黨支部書記組成的12名支部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動農戶種植,把“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的發展新路子落地落實。
該基地種植果蔬預計年收入達40萬元,可帶動當地50戶群眾年增收20余萬元。對于當地村民而言,除了流轉土地獲取租金外,也為大家提供了大量且可持續的就業崗位。蔬菜大棚種植產業的蓬勃發展,既豐富了群眾“菜籃子”,也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興豐鎮通過“政府牽頭、合作社經營、多方收益”的聯農富農發展機制,積極探索“線下+線上”銷售模式,“線下”采取“點對點”供貨、直營店等方式;“線上”建設電商平臺,利用新媒體和直播帶貨等方式,擴大銷售渠道,實現了規模化種植、綠色化發展,產得出、供得足、銷得掉,實現群眾增收、農業增效,進一步助推了鄉村振興。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