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秦安縣興豐鎮緊密結合興豐鎮的地域實際,立足于群眾的實際需求,在資源優化配置、隊伍專業化建設、項目精準實施、保障體系完善等方面下大力氣,著力破解文明實踐“在哪做”“誰來做”“怎么做”“做多久”的問題。致力于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深入到百姓的家門口,聚集人氣、激發活力,真正實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堅實力量。
在盤活陣地資源上下功夫,著力解決文明實踐“在哪做”的問題。陣地資源是文明實踐活動的基石,興豐鎮致力于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于統籌調配、盤活激活、聯通共享等方面下足功夫。深入推進實踐站建設,全鎮范圍內設立22個文明實踐站,構建起“全面覆蓋、出戶可及、群眾便利”的文明實踐陣地,確保文明實踐延伸至群眾所在之處。各村黨員活動室、村級文化中心、農家書屋、鄉村大舞臺、大喇叭、健身小廣場等現有活動場所和文化陣地,已實現興豐鎮22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全面覆蓋。
興豐鎮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交流群、村級大喇叭等宣傳矩陣,大力弘揚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大意義,營造出濃厚的文明實踐氛圍。按照服務類別,統籌建立理論宣講、文化傳承、道德風尚、普法宣傳、衛生健康、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扶貧幫困等八個平臺,充分利用各村黨員活動室、村級文化中心、農家書屋、鄉村大舞臺、大喇叭、健身小廣場等現有活動場所和文化陣地。
創新實施“七重點七服務”工作機制,推進“思想鑄魂、核心價值、關愛和諧、惠民共享、產業興旺、全民健康、移風易俗”等七項重點工程。著力完善內容服務和供給體系,設立文明實踐服務“總菜單”,加大優質內容提供力度,以滿足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吸引更多群眾走進實踐所、站。自2024年以來,八大平臺累計開展30多場活動,服務群眾達6000余人次。興豐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正以堅實的步伐,邁向新的高度。
在統籌志愿隊伍上下功夫,著力解決文明實踐“誰來做”的問題。興豐鎮經過全面深化隊伍體系建設,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實施褒獎激勵機制,致力于打造一支規模龐大、充滿活力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推動其向制度化、規范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立足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四大目標——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制度化,從建立高效科學的管理體系、持續穩定的項目保障體系以及健全完善的社會參與體系三大層面發力,構建整合型志愿服務網絡。并設立理論宣講、文化傳承、道德風尚、普法宣傳、衛生健康、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扶貧幫困等八支專業化志愿服務分隊。
為進一步提升鄉村文明水平,推動社會和諧進步,2023年興豐鎮積極探尋志愿服務與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的深度融合路徑。建立了鎮、村兩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擔任總隊長的興豐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創新性地成立“山里紅”和“希望的田野”兩支志愿服務隊,憑借其深厚的鄉土情懷和堅定的社會責任感,深入興豐鎮的山野鄉村,以實際行動踐行“志愿服務,溫暖人心”的宗旨。
興豐鎮志愿服務隊不僅致力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鄉村整體面貌,更將關愛延伸至老人、兒童等特殊群體,用真誠與付出譜寫“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的時代華章。同時,積極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讓農民群眾享受更加便捷、舒適的生活,大力宣傳黨的政策方針,提高農民政策知曉率和滿意度,讓黨的聲音在田間地頭傳播,溫暖人心。
在各村一級,興豐鎮成立了由支部書記擔任隊長的綜合志愿服務隊伍,構建了科學規范的志愿服務隊伍。通過中國志愿平臺,注冊志愿者達2640人,發布志愿服務項目,在“中國志愿”APP上開展各類活動10余場次,累計服務時長超過758.12小時。緊密結合社會關注度高、覆蓋群眾面廣等實際,精心策劃活動內容,確立了便于參與、科學合理的志愿服務項目庫。服務總隊定期協商、調整、制定文明實踐活動計劃,統籌志愿服務隊伍、活動資源,確保活動有序開展。
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全鎮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新氣象。“愛心理發”等一批優質志愿服務項目深受群眾好評,彰顯了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溫暖與力量。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下,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共同推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讓興豐鎮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在實施活動項目上下功夫,著力解決文明實踐“怎么做”的問題。緊密圍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以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兩個核心,精心策劃并實施活動項目,確保群眾積極參與、便利參與、持續參與。深入拓展“我們的節日”主題實踐活動,將文明創評、志愿服務等活動視為關鍵載體,積極開展評選優秀婆婆、好媳婦、美麗庭院、星級文明戶、創業致富帶頭人等系列活動,同時創新推出“好婆媳·好妯娌·好鄰里”互夸會、“百歲老黨員生日會”、“小手拉大手·共建清潔村”、“慶七一”主題道德講堂等特色品牌活動。在22個村全面建立“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和“好媳婦先鋒隊”,有力提升鄉村德治水平。
同時,將科技環保、衛生健康、扶貧濟困、情感關懷、文化教育有機結合志愿服務,聯動鎮中心衛生院、派出所、鎮綜治中心,定期開展健康義診、電信詐騙、網絡安全、婚姻法宣講等志愿服務活動,為困難黨員、孤兒、低保戶、五保戶等殘疾困難群眾提供愛心理發、戶內衛生清掃、清洗衣服被子等慰問,進一步推動興豐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
構建實踐項目動態清單,依據階段性學習宣傳教育重點和群眾實際需求,研究推出文明實踐項目清單,確保文明實踐項目既接“天線”又接“地氣”。整合平臺資源,實施菜單式管理,按照“任務與志愿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有序、高效地將全鎮優質資源和公共服務配送至基層。利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務項目發布、活動記錄等工作,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注冊、活動發布、資料存檔、管理考核信息化。
今年以來,通過制定實踐項目清單、平臺派單、志愿者接單的方式,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30余場,覆蓋群眾6000余人。廣泛開展“送理論、送政策、送文化、送科技、送文明、送健康、送幸福”的文明實踐活動。線上依托大喇叭、微信等平臺,常態化推送理論政策、先進思想、文明風尚、科普、防疫等知識,全面傳遞黨的好聲音,傳播社會正能量,先后組織開展慶祝“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第29個讀書日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將文藝活動送到群眾身邊;廣泛開展“移風易俗”等各類志愿服務宣傳活動,將鄉風文明送到群眾身邊,通過各種活動將幸福送到群眾身邊。
在強化組織保障上下功夫,著力解決文明實踐“做多久”的問題。堅決夯實鎮、村黨組織的主體職責,積極探索文明實踐中心管理運行的工作機制,著力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保障體系。明確鎮、村兩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組織體系建設,均由黨組織一把手負總責。鎮級定期召開會議,聽取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運行情況以及群眾的反響;建立文明實踐“月計劃月上報”制度,即定期報送本月文明實踐計劃等情況,活動開展結束后及時報送活動材料等。
在實踐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黨員帶頭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引領群眾廣泛參與,營造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同時,緊密結合地方特色,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地文化資源,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明實踐活動,提升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積極引入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創新文明實踐方式方法,提高文明實踐活動的效率和覆蓋面。
興豐鎮建立健全文明實踐督查考核機制,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納入目標績效考核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把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共性需求與個性服務相結合,邊開展、邊探索、邊總結,常態化、品牌化、項目化的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低成本可持續的經驗做法,探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長遠路徑,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鄉村振興書寫優異答卷。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