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秦安縣以爭創“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為抓手,以“四好農村路”融合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為主題,大力推進以農村公路建設為主的民生工程,統籌“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一體化發展,以“四好農村路”助推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堅持高水平建設,提升路網水平。“要想富,先修路”。農村公路是連接鎮、村的“毛細血管”,不僅事關人民群眾出行,還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血脈通道”。近年來,秦安縣交通運輸局以群眾為中心、服務為核心的發展理念,以推進農村公路“大干、快干、高標準、全覆蓋”為總體思路、加快推進自然村組硬化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打通群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累計投入1.5億元,建設自然村(組)產業路196公里,在急彎陡坡、臨水臨崖、橋梁涵洞等重點路段實施生命安全防護工程55公里,改造危橋1座,農村公路的通達深度和廣度得到了持續發展,人民群眾安全出行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截至目前,全縣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799.9公里,其中縣道283.6公里,鄉道305公里,村道1211.3公里,鄉鎮通三級路達到76.5%,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達到了100%、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達到了95.8%、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鄉村振興的農村公路網絡基本形成,鄉村之間、城鄉之間連接更加緊密。
堅持高效率管理,健全體制機制。以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為載體,秦安縣交通運輸局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縣級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全面加強路產、路權保護,農村公路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愛路護路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完善制定率達100%。17個鎮428個建制村,村村有護路員,實現了農村公路管養全覆蓋。全縣農村公路管養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工作格局,農村公路治理能力顯著提高,發展更加規范有序。
堅持高標準養護,做到有路必養。農村公路“三分建,七分養”。在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同時,秦安縣交通運輸局把農村公路養護工作作為創建“四好農村路”的重要內容,堅持建養并重原則,強化主動性、預防性養護,積極推進養護大中修、季節性養護大會戰和日常小修保養,大力整治路面病害、修復缺損附屬設施,全面推進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和公路綠化美化,加快美麗農村路建設步伐,著力構建“一路一風景、一村一幅畫”的農村交通新面貌,切實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今年實施養護工程49條、治理隱患工程163公里、公路綠化28公里、栽植景觀樹木4萬余株、種植花帶730公里,“暢、潔、綠、美、安”的通行環境不斷優化,農村公路實現“有路必養、養必到位”。
堅持高品質運營,實現便民惠民。以改善供給結構為重點,持續優化農村客運出行服務,加快完善農村公路運輸服務網格,堅持“路、站、運”一體化發展,全縣服務農村農民出行的客運車輛共150臺車,55條線路,總客位2427位,有公交路線6條、146輛,全縣有貨運企業15家,4.5噸以上貨車294臺。農村客運由“能走了”向“走得好”轉變,農村貨運由“運得出”向“運得暢”轉變,農民“出門水泥路,抬腿上客車”已經從愿想變成現實,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城鄉雙向運輸進一步打通,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便利。
堅持高質量融合,共享發展成果。修好一條路,帶活一大片。近年來,秦安縣交通運輸局積極探索“四好農村路+富民產業”“四好農村路+生態旅游”等“四好農村路+”的發展模式,大力推行“路衍經濟”,最大限度發揮農村公路的先導和帶動作用。一大批鄉村產業路、旅游路涌現,農村公路與產業、旅游、文化充分融合,相得益彰。隨著農村公路由鎮向村、由村向組、由組向戶的不斷延伸,秦安廣大農村的大地上正不斷生長出五彩斑斕的富民新產業,千戶鎮杏樹灣旅游產業園、王尹鎮郭山村兒童游樂場、興國鎮高坪村游樂園等一批新型生態產業的發展叫響了全縣鄉村現代農業、文化旅游、休閑品牌;郭嘉鎮的“蘋果路”讓皮薄味甜的花牛、富士、黃元帥蘋果銷售全國各地;云山鎮以農村公路建設助推草莓果采摘和休閑基地的發展……一條條“四好農村路”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盤活了農村地區的特色資源,打通了對外聯系的渠道,讓民眾農產品出得去,客商進得來,帶動了秦安歷史文化旅游、特色林果、蔬菜制種等特色產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鄉村振興動能更足。
“四好農村路”的建設是一項德政工程、民生工程,也是一項民心工程,成為了秦安引領鄉村振興、加快交通強國、助力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和保障。(編輯:李曉兵 責編:路淑娟 編審:王小濤)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