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桃花灼灼開,點點粉墨,層層紅暈,漫山都是“胭脂云”;夏日“出”桃正當時,粉嫩的蜜桃壓枝垂,顆顆都是“致富果”;秋冬的桃樹也是寶,“退休”后變身桃雕工藝品,雕出集體增收路。
蜜桃一直是秦安縣劉坪鎮周灣村強村富民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周灣村改變種桃、賣桃、靠天吃飯的傳統模式,充分挖掘蜜桃“福壽、愛情、忠義、吉祥、自由”的五大寓意文化,全面延鏈補鏈強鏈,推動文旅農康融合發展,拓寬村民和集體增收渠道。
![](/Files262/BeyondPic/2023-11/9/2311091506cf29ffa39e029721.jpg)
桃木雕的壽星神態生動、栩栩如生;桃木寶劍紋飾巧致、劍氣銳利;桃木如意精雕細刻、尊貴大氣……在周灣村的桃文化藝術館,各類精美的桃木工藝品琳瑯滿目,桃花酒、桃花扇、壽桃罐及絲巾抱枕等桃創產品豐富多彩,讓人目不暇接。
“今年桃花會期間,桃文創產品備受游客青睞,今年1至9月份,僅桃文創產品就給村集體帶來了12.53萬元的收入。”周灣村黨支部書記康雅君一邊走著,一邊指引記者看看這個、瞧瞧那個,語氣里滿是自豪。
“桃枝桃木以前都被村民堆在院里或門口,用來當燒炕柴,現在做成桃木工藝品,這些‘廢柴’又變成‘有用之材’,既產生了經濟效益,也美化了村莊庭院。”康雅君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11/9/23110915063b6cc020d29a9d3b.jpg)
周灣村種植蜜桃歷史悠久,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引進了北京七號、倉方早生等新品種后,經過規模化種植、精細化管理、綠色化發展、品牌化營銷,目前全村蜜桃種植面積500畝,農民人均純收入11500元。周灣村又處在秦安萬畝桃園的中心點,每年桃花會期間都會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賞花旅游,蜜桃為這里的群眾鋪就出一條“甜蜜”的致富路。
“蜜桃給我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我們就想能不能把桃樹的全身都變成寶。”康雅君笑著說,桃的一身都有用,桃花可用來做藥材或者加工成化妝品,桃樹枝干能做木雕,根還能做根雕。充分利用就能為農民開拓增收致富新渠道,不僅壯大村集體經濟,又反哺農村產業發展。
![](/Files262/BeyondPic/2023-11/9/231109150694cc5d3dfad1293f.jpg)
從一顆桃出發,周灣村的“桃文化”又向更遠處延伸。
2022年,周灣村先后啟用了桃雕展銷中心、桃木加工中心、游客服務中心等,開發了五種文創產品,主要是以天桃芳為代表的桃花酒、桃花茶、桃花釀系列的桃創產品;以桃木劍、八卦鏡為代表的桃雕系列工藝品;以桃花扇、桃花傘、抱枕為代表的中國風系列文創產品。這些能帶走的“桃文化”,成為秦安蜜桃的“移動招牌”,走向五湖四海。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的劉坪鎮正款款走來,這個“桃花源”也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詩和遠方”。
“我們不斷進行市場調研,推陳出新制作文旅產品,用不同的創意作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去休閑旅游,實現了農區變景區,田園變樂園。”劉坪鎮黨委書記周俊彥說,依托劉坪田園美術館、田園音樂坊,全鎮將公共藝術創作、游客娛樂體驗、群眾文化生活緊密結合,開發“人面桃花”系列化妝品,全面延長“甜蜜”產業鏈條,走好文化賦能鄉村振興之路。 (編輯:李曉兵 責編:路淑娟 編審:王小濤)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