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9/13/23091317522304f396a9f82f2b.jpg)
胡富貴,王鋪鎮馮堡村人,一名普普通通的西北漢子。這幾年來為了改變家鄉貧瘠落后的面貌,讓家鄉村民過上富足的生活,正值年富力強的他,舍棄了在外務工較高的工資待遇,放棄了城市輕松的工作,毅然返鄉,開始了他漫長而艱辛的創業之路。
2017年,一次偶然機會,胡富貴了解到油用牡丹發展空間巨大,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對照本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后,胡富貴發現神仙嶺非常適宜牡丹種植,便暗下決心,要敢為人先,靠種植“油用牡丹”帶領大家致富。為此,他多次到蘭州中川牡丹研究所考察油用牡丹的用途、市場前景、種植效益、種植技術、間作模式、產品加工等信息并帶回育苗。
但事情并非一帆風順,由于受到傳統種植結構和種植模式的影響,常年來,村民們更習慣于種植小麥和玉米,守著這樣一方寶地,卻收益甚微,這讓胡富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農民對種植油用牡丹勁頭不大,主要是因為栽下苗后兩三年掙不到一分錢,看不到效益,覺得不劃算。”胡富貴告訴記者。
![](/Files262/BeyondPic/2023-9/13/2309131752a62dff9cfb26c341.jpg)
針對這個問題,胡富貴就無償給缺少資金的農民提供牡丹苗,傳授經驗,鼓勵支持他們,并聯合當地種植戶成立了“牡丹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了更好地把家鄉種植的牡丹宣傳推廣出去,他還注冊了微信公眾號“仙嶺遺韻”,通過舉辦《神仙嶺—我和牡丹有個約定》的文友會,以文會友,向外推介家鄉風物,讓秦安縣以及周邊更多的游人來參觀賞花。
在胡富貴的鼓勵支持下,村民陸陸續續地加入進來,跟著學習怎么種牡丹,牡丹園迅速發展壯大,村民的收入節節攀升,日子也越來越好。
![](/Files262/BeyondPic/2023-9/13/230913175255b85a27e0e94c14.jpg)
秦安縣仙嶺油用牡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富貴說:“我們合作社從2017年開始到目前有200多畝產量,目前可產籽的有50畝,每畝產莢300公斤,產籽100公斤,利潤達到1000元。”
![](/Files262/BeyondPic/2023-9/13/2309131752e4da769f6dea4cb5.jpg)
胡富貴用自己超前獨到的眼光帶領村民致富,用雙手帶動家鄉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利用科技扶貧,產業扶貧,電商推廣、政府幫扶等優惠政策,開發鄉村美麗田園為精神依托,在國家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把家鄉打造成集旅游觀光、生態養生、農家休閑、牡丹利用為一體的產業園區,他默默地耕耘、靜靜地守護,在這片無人知曉的土地上,從發展牡丹到壯大牡丹種植,從種植牡丹到利用牡丹的實用價值,他硬是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干勁,把一片荒蕪的土地變成今天漫山遍野、花開富貴的網紅打卡地,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游人觀光賞花。而它也成了王鋪鎮鄉村旅游建設的一張靚麗名片,托著王鋪鎮走向更高遠的世界。
![](/Files262/BeyondPic/2023-9/13/230913175207b8afb80109d277.jpg)
“我們的仙嶺牡丹,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就是‘種下去長起來,引進來留下來,走出去強起來’。下一步,我們主要培育用于盆栽和園林綠化的觀賞紫斑牡丹。通過銷售苗木,在油用藥用牡丹的基礎上,再增加我們社員的經濟收入,實現牡丹收益的利益最大化。”胡富貴告訴記者。 (編輯:路淑娟 責編:李曉兵 編審:王小濤)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