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秦安縣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鄉村振興,按照“點上出彩、線上美麗、面上潔凈”的原則,深入開展廁所、垃圾、污水、風貌、鄉風“五大革命”,開啟鄉村振興“清潔”模式,推動村莊從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提檔升級,奮力擦亮鄉村振興“美麗底色”。
![](/Files262/BeyondPic/2023-7/17/E2BB56FB6193B4F8AA31C483767_E38DC7AA_58A37.jpg)
一、堅持因地制宜,加快推進“廁所革命”。堅持“小廁所大民生”理念,把農村衛生廁所改造作為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實事來抓,著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在城郊和污水管網覆蓋地區,推行水沖式衛生廁所;在群眾居住相對集中、交通便利的川道村莊,推行三格式、雙甕式衛生廁所;在群眾居住分散的高海拔干旱山區,推行雙坑交替式、單罐一體式衛生旱廁,累計新改建農村戶用衛生廁所56896座,2023年計劃新建農村戶用衛生廁所10000座,全縣衛生戶廁覆普及率將達到71%以上。建立定期調度和問題督查整改制度,完善廁具維護、糞污收運、處理利用管理體系,全方位、全過程抓好后續管護工作,實現新建改建戶廁達標率、使用率兩個100%。
![](/Files262/BeyondPic/2023-7/17/D9625289A9DAC586033A68E5B70_C0A6FD76_714DA.jpg)
二、堅持統籌兼顧,深入推進“垃圾革命”。緊盯全域無垃圾治理目標,依托4座鄉鎮生活垃圾焚燒站、16座生活垃圾壓縮站、城區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和蓮花鎮生活垃圾填埋場,建立“農戶分類、村組收集、鎮村運轉、縣鎮處理”的跨鎮域垃圾保潔、收集、運輸和處理系統。積極探索符合農村實際、農民習慣、簡便易行的農村垃圾源頭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模式,對易腐爛垃圾、煤渣灰土、建筑垃圾盡量就地就近消納,有毒有害垃圾單獨收集、專業處置,其他垃圾無害化處理,形成“分類收集、定點投放、回收利用、末端處置”的運行體系。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實行自然村組網格化管理,聘請農村公益性崗位保潔員2680人,配備環衛車輛274臺,每2個行政村至少配備1輛垃圾收集車的目標全面實現,月均轉運處理農村垃圾達0.15萬噸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農村環境面貌明顯改善。
![](/Files262/BeyondPic/2023-7/17/8E937EFA744294B4B10E0B23E5E_8F80BCDA_4F5BB.jpg)
三、堅持分類施策,全面推進“污水革命”。按照“分類指導、穩步推進”和“能分散即分散、宜集中則集中”的思路,制定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有序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依托現有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蓮花鎮污水處理廠和7個村級污水處理站,優先治理水源保護區、城鄉接合部、鎮政府駐地、中心村、旅游風景區等人口居住集中區域的農村生活污水;在人口較為分散的村莊,優先推廣運用費用低、管護簡便的分散治理技術,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25.5%。加強常態化監測與動態化管理,建立紅黑榜制度,以房前屋后、河塘溝渠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為整治重點,開展常態化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綜合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水體凈化等措施恢復水生態,生活污水亂排亂倒得到有效管控。
![](/Files262/BeyondPic/2023-7/17/15A5631A253A223290184AB5E5F_1EFDB5D2_28D2A.jpg)
四、堅持示范引領,持續推進“風貌革命”。以創建鄉村建設示范鎮、示范村為引擎,尊重鄉土風貌和地域特色,編制村容村貌提升細則,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建成省市縣鄉村建設示范村90個,在建49個,以點帶面推動村莊清潔行動治理成果全面鞏固提升。大力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充分利用閑置地、空白地、邊角地等見縫插綠、依景配綠、依法補綠,在魏店鎮魏南和劉岔村、西川鎮折橋村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小區等重點區域,栽植各類苗木3.5萬株;以西川千戶、興國劉坪、中山五營等6條鄉村振興示范帶為主軸,充分利用行道樹下空地、邊角地全面開展花卉覆蓋行動,在26條主干道栽植花卉330公里100余萬株,為實現“四季有綠,三季有花”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Files262/BeyondPic/2023-7/17/55778C0078119381CA7B27DB0C7_EBE334B5_25419.jpg)
五、堅持創新驅動,積極推進“鄉風革命”。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完善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大力推行“主題黨日+群眾說事會”“民主協商議事”制度,探索創新雙“12345”工作法、“七比七做”“一線三化”矛盾化解等一批基層社會治理秦安品牌,召開“群眾說事會”1500余次,解決群眾困難問題2000余條。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集中示范活動22場次、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1290場次、道德模范“送獎上門”活動4場次,評選“最美秦安人”144人。指導村(社區)制定完善村規民約,持續深化整治農村高價彩禮、婚喪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設立移風易俗“紅黑榜”“光榮榜”120多處,開展“弘揚傳統美德,抵制高價彩禮”文藝專場演出活動10場次、“抵制高價彩禮、我簽名、我承諾、我踐行”系列主題活動16場次。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