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王尹鎮王新村黨支部以夯實支部戰斗堡壘為重點,以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為目的,以發揮村黨支部和黨員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為著力點,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大力培育富民增收新產業,在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多元發展富民興業方面走在了前列。
王新村轄3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 285戶,總人口1291人,耕地面積 3607畝,村兩委班子依托“主題黨日+群眾說事”“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先后建成村級陣地、文化廣場、衛生室及幼兒園等,并安裝健身器材1套及太陽能路燈11盞,不僅改善了村基礎設施條件,還讓村民休閑有了去處。
在探索“黨建+人居環境治理”模式過程中,王新村黨支部積極推行“黨支部+巷長制”,通過“村書記包村、班子成員包組、黨員包巷”的方式,形成了人居環境治理網格化管理機制。先后共完成改廁195戶,改炕263戶,清理村中陳舊垃圾5噸,清除村內溝渠21條,拆除“空心房”120間,修建村內文化墻18000平米,印刷文明標語80條,實現了戶內整潔、巷道干凈、村組環境干凈。
“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進行了常態化的管理,房前屋后由農戶自行解決,公共場所由村黨支部領導、干部和公益性崗位人員進行一次大掃除,充分體現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王新村村民王成生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7/17/230717104981d77f807376371b.jpg)
如何能夠更好地帶動農民增收?一直是王新村黨支部書記張保恒思忖的頭等大事。去年,在南河流域新建了44座溫室大棚,由“黨支部+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建,按照承包流轉的模式,已全面消除村集體經濟“空殼賬”。
王新村黨支部書記張保恒介紹說:“今年的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以三抓三促為抓手,主要以蔬菜大棚為目標,全村共在靖天路沿線共有鋼架蔬菜大棚44座,目前第一批辣椒已經上市,預計一個棚是目前上市在500斤左右,按照4次的采摘量,一個棚的產量在兩千斤左右,預計收入可達到三千元左右。”
同時,王新村黨支部堅持“內強產業、外抓勞務”,組織開展技能培訓 85 人次,組織勞務輸出 125人次,實現勞務創收 20 萬元以上。
![](/Files262/BeyondPic/2023-7/17/2307171049c2896129975fca34.jpg)
下一步,王新村黨支部將持續堅守初心,堅持人民至上,全面推進整村人居環境提升、鄉村文化振興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壯大多元富民產業,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