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7/14/2307141048eaa7d0da16f31d5b.jpg)
今年以來,秦安縣興國鎮以“三抓三促”行動為契機,聚焦創建“實干興國、文明興國、美麗興國、平安興國”目標任務,著力在抓關鍵、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增動能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在推進“九大工程”和“一地雙城三中心”建設的中心鎮作用,傾心傾力,真抓實干,奮力繪就新興國美好畫卷。
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新模式。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采取固定資產收益,集體土地融資,特色產業提質等經營方式,全面提升村級“造血”功能。始終緊盯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大力整治撂荒地448畝,推進蜜桃果園提質增效和老果園改造300畝。采取以“黨支部+合作社+基地+種植大戶”的發展模式,大力塑造白脆瓜品牌效益,建設南小河流域白脆瓜基地,搭建種植大棚124座,銷售額已達到85萬元以上。目前,全鎮村集體經濟收入村均達21.56萬元,發展勢頭持續向好。
![](/Files262/BeyondPic/2023-7/14/23071410484ebbd0027e5425f4.jpg)
全力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好花篅子這個全縣地理坐標效能,將花篅子建設與區域延伸段高坪、鄭川等村生態、產業、文化、旅游資源的有機融合,打造汽車城-花篅子-高坪-月亮灣-鄭川新城一線閉環式文農旅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基地。在花篅子延伸段高坪村,采取“黨建+合作社+基地+農戶”“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建設高坪田園農旅綜合體,盤活閑置土地32畝,修建農家樂,建設特色火鍋小吃街、游樂場,硬化場地8600平方米,配套安全護欄、生態綠化、村莊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月亮灣蜜桃示范基地,夯實“產業+旅游”基礎設施,逐步形成了山下新城崛起、山上林果廣植、山間有“印臺云鎖”歷史文化的融匯共生,跑出了鄉村振興“加速度”。
![](/Files262/BeyondPic/2023-7/14/23071410485b08f479a1d4b867.jpg)
不斷激發基層治理內生動力。興國鎮扎實推進“紅色物業”建設,堅持把提升物業黨建作為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的主要抓手,籌備組建了天水嘉園和嘉威2個物業黨支部;指導成立了5個業主委員會,老舊小區業主委員會正在籌備中。充分發揮“大黨委”優勢,不斷完善“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積極開展消防演練、走訪慰問、健康義診等“四個一”活動。并探索建立“主管部門+社區+業主+物業”說事會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模式,選任專職網格員89名,常態化開展關愛特殊群體等入戶走訪300余人次,排摸食品經營戶60余家,化解矛盾糾紛30余起。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全面開展城中村改造、背街小巷管理、老舊小區治理三項提升行動,集中整治城中村小巷道“三線”亂搭亂接15處,占道經營7處。有序推進城中村破舊巷道硬化項目,鋪就群眾出行便捷的“幸福路”。
![](/Files262/BeyondPic/2023-7/14/23071410484dc6ec8bccc7339b.jpg)
堅決扛起城鄉更新主體責任。按照“一問題一方案一專班”的原則,主動化解城區儲備土地遺留問題,征收房屋7座,確保南橋頭至橋南中學斷頭路、幸福家園安置小區等重大項目的順利進行。大力推進蔡店、鄭川、邢灣122.6畝土地征收工作,保障全縣溫泉小鎮、葫蘆河改道、殯儀館等重大項目的順利實施。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