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7/10/2307101525cd283b50f3165f30.jpg)
張杰,中共黨員,中學一級教師,1992年畢業于甘肅電大師范英語專業,同年8月任教于秦安四中,帶著扎根窮鄉僻壤,譜寫青春奉獻篇章的崇高信念,在學校缺乏英語專業教師的情況下勇挑重擔,埋頭苦干,31年如一日,以校為家,始終默默耕耘在“三尺講臺”。
自踏上講臺那刻起,他就把人生的坐標定在了為教育獻身的軌跡上。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師職業、關愛每一個學生,31年的耕耘和追求,他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服務宗旨,在平凡的崗位上,平靜做事,甘為人梯,鑄就無怨無悔的師魂。
1997年張杰的父親患了重病,當年,恰逢他所帶一級的學生參加高考,就在老人病危的日子,他也沒有丟下所教的學生,晚上照看病重的父親,白天給孩子們上課,他在30多里的山路上騎自行車來回奔波。當年四月,年僅56歲的父親離開了人世。母親因勞累過度和極度悲傷突發腦溢血,差點也離他而去,經治療命雖保住了,卻留下了偏癱的后遺癥。在這種艱難的處境中,他含著淚水挺了過來,正是他的遭遇感動了其他教師,也鼓舞了學生,學生們的學習更加努力了,當年的高考中他所帶的學生上線人數達17人,其中上重點線6人,是秦安四中高考史上較輝煌的一年。
![](/Files262/BeyondPic/2023-7/10/2307101525f05e239a23ad78a8.jpg)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999年5月的一天在前往學校的路上,張杰被一輛違章行駛的農用車撞倒,致使頭部、腿部多處重傷,全身多處粉碎性骨折,因失血過多當場昏迷,生命垂危。當地群眾和聞訊趕來的師生把他送往醫院,由于傷勢嚴重,轉到天水治療,住院期間,每天都有幾十人來看望他,更多的是他教過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看著他們真誠的目光,他真正懂得了一個教師的人生價值,躺在病床上,他只有一個想法就是一定要站在講臺上。他說:“要倒就倒在講臺上,決不能倒在手術臺上。”憑著這種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他終于挺了過來。在親人學校和社會群眾的關懷下,在孩子們熱切的盼望中,他漸漸地康復了,帶著一身的傷痛,憑著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對學生的熱愛,他再次站到了三尺講臺上。
張杰告訴記者:“我們常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所以我們作為老師,更應該把責任這一份沉甸甸的職業,道德擔負起來,使我們每一位同學都在成長過程中能夠順利而且克服困難地成長”
![](/Files262/BeyondPic/2023-7/10/2307101525b76b02d3a073c50d.jpg)
在獲得第二次生命后,張杰更加勤奮工作,努力鉆研業務,一門心思撲在學生身上。他吃住在學校,經常和學生打成一片。2005年他所帶班級的一名學生,因為平時學習不夠努力,紀律渙散,經常在校外打撲克、喝酒、進網吧,不把學習放在心上,多次教育毫無效果,他也沒有放棄,有一天晚自習,張杰發現該同學沒有到校,下晚自習后,張杰老師不顧一天的疲勞,拖著疲憊的身體到校外該同學住宿查看,雨大路滑,不小心掉在水坑里,腳崴了,腿上原有的舊傷也隱隱作痛。當過路的學生扶著他一瘸一拐地敲開門時,正在打撲克玩的同學驚呆了,看著一身泥水,步履蹣跚的張杰老師,他慚愧得流下了淚水,從此以后,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發奮學習,當年高考該同學以568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了西北師范大學。
秦安四中團委書記白相平說:“張杰同志熱愛本職工作,以教為樂,以教為榮,把全面的精力、能力傾注在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課堂上,循循善誘,力爭為學生營造一個融洽的學習環境;課下,主動與同事探究學習方法,愉快合作,學習全國優秀教師的先進做法,與同班教師默契配合,實現同頻共振。在學生管理上給班主任傳授經驗,并協助校領導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工作態度得到領導、教師以及群眾的一致好評。”
![](/Files262/BeyondPic/2023-7/10/23071015254d7e20c50d472a45.jpg)
從教多年,他始終以一名黨員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先后獲得“全國優秀教師” 和“全國優秀班主任”“全省優秀共產黨員”“隴原優秀鄉村教師”“天水市師德先進個人”“天水市最美鄉村教師”“天水市勞動模范”“最美天水人”等崇高榮譽,他和千千萬萬的普通教師一樣,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為了孩子們美好的明天保駕護航,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人生諾言。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