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桃李梅花綻
——2023甘肅秦安桃花會秦腔名家演唱會側記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301104.jpg)
韻味十足的秦聲秦調,神形兼備的身段步法,活靈活現的舞臺布景,濃淡相宜的五彩妝容,鏗鏘有力的鼓響鑼鳴。臺上是精彩絕倫的秦腔演出,臺下是萬千戲迷的熱烈喝彩……這就是“梅花”遇上“桃花”2023年甘肅秦安桃花會秦腔名家演唱會的演出盛況。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302189.jpg)
由中共秦安縣委宣傳部主辦,縣融媒體中心承辦的秦腔名家演唱會特別邀請了陜西省戲曲研究院二團傾情演出,給廣大戲迷群眾帶來了一場無可替代的精神文化大餐,在為期四天四夜的名家演出中,可謂是人山人海、萬人空巷,著實將本屆桃花會推向了高潮。
原秦安縣劇團團長王鵬舉說:“咱們縣上今年廣場的演出,非常熱火,非常好,觀眾量相當大,同時,外縣來的人也不少。我碰見了好多議論的,人家研究院的戲本身非常好,是秦腔界的最高水平,特別是人家的樂隊,你像咱們甘肅這邊的辦不到,人家那個樂隊相當好。演員水平也相當高,唱的也非常自如,特別人家的身功效果好,唱詞都清楚,白口也清楚,總的來說,人家的水平真的很高”。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302194.jpg)
本屆秦腔名家演唱會是時隔六年,陜西戲曲研究院再次來秦,眾多名家聚集一堂的精彩獻藝。李小鋒、譚建勛、張蓓、衛小莉、雷濤、陳魁、官小良、王戰備、胡林煥、任美玉、崔火炎、譚天杏等12名梅花獎得主及國家一級演員紛紛亮相主演,為戲迷們帶來了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秦腔傳統經典劇目《龍鳳呈祥》《周仁回府》《出棠邑》《鍘美案》《大升官》等精彩本子戲和《柜中緣》《頂燈》《放飯》《四賢策》等折子戲。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303725.jpg)
家住映南街的王四喜老人說:“秦安人愛戲,也懂戲,比如說,演員的一招一式,曲調轉換,是否吃梆子,拖梆子一般人都會看出來,今年演出的一個最大亮點是無論是本子戲,還是折子戲,都是含金量很高,而且群眾非常喜歡看的,比如說,李小鋒老師的《周仁回府》,沒得說,用一個字說就是‘棒’,用兩個字說就是‘很棒’!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304350.jpg)
暮春的秦安乍暖還寒,4月13日晚場,由衛小莉、梁新海、胡林煥、周昌奇、李小斌、王萍、李慧等主演的《鍘美案》精彩上演,開演約半個小時,天空突然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冷風伴著細雨,寒氣襲人,可這依舊不能阻擋秦安人民趕夜場的熱情。幾十里之外的人們三五相約、驅車前往,距離較近的步履匆匆,扶老攜幼,戲未開場,但他們早已占好自己的位置,等待大幕的拉開。戲演至中場,雨越下越大,可觀戲的人們有的打著雨傘,有的脫掉上衣頂在頭頂,有的任憑雨水從頭頂流到脖頸——依然堅持看完了整場演出。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304446.jpg)
家住西川鎮的周先生今年57歲了,他家中上至年逾八旬的老母親,下至剛滿四歲的小孫子,四代人全都是秦腔愛好者。在聽說陜西戲曲研究院二團來秦演出后,他便帶著家人專程來到興國文化廣場看戲。“本來是不想讓我媽來的,八十多歲的人了,行動不方便,眼睛耳朵也都不好使了,全家都怕老人出個好歹?墒俏覌屨f,她要這次不去看,恐怕再沒機會了,將來入了土都是遺憾,聽不清看不清有什么關系?她知道那是陜西來的團,能感受到其中的氛圍就行了。我們沒辦法,只能帶她來了。誰讓咱們秦安人就好這口呢。”周先生無奈地說道。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007670.jpg)
在秦安,無論是咿呀學語的垂髫孩童,還是滿頭銀發的耄耋老者,當喧天的鑼鼓響起來,激昂的嗓音吼出來的那一刻,他們都是最忠實的秦腔戲迷。臺下的觀眾中如周先生這般一家老幼同堂看戲的不在少數,他們大多都對秦腔這門古老的藝術超乎尋常的喜愛和青睞。家住王鋪鎮的李先生在五彩秦安抖音號上得知陜西戲曲研究院二團來秦演出后,大清早就坐公交車來到了秦安縣城,盡管演出下午一點半才開始,但他生怕搶不到最好的觀戲位置,一大早就來到了廣場上占好位置精心等待。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007321.jpg)
“都說陜西出戲甘肅養戲,這話可不是虛的。你說咱們西北地區秦腔院團這么多,能數得著的最專業的還就要數陜西戲曲研究院,尤其是二團的李小鋒老師,我從小就聽他的戲長大,他唱的《白逼宮》啊,《周仁回府》《劈山救母》啊,我都不知道聽了多少遍。這么多年了,我就想真正在臺上看李老師唱一回《白逼宮》,這回可算是如了愿了。”李先生如是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008173.jpg)
更有甚者,聽說本屆秦安桃花會邀請了秦腔界的最高學府來參演,周邊市、縣的劇團也調整了演出臺口,專門組織演員前來觀摩學習。通渭劇團的張軍勝團長更是帶著他們的幾位“臺柱子”,早早就登記好了酒店,吃住在秦安,生怕漏掉了哪場演出,給大家留下遺憾。名家的精彩演繹,群眾的熱情觀瞻,讓他感觸頗深:“都說現在沒有人看戲了,經常出現臺下觀眾還沒有臺上演員多的尷尬場面,還是我們沒有把戲演好,(這次桃花會)這樣的看戲場面對我們是一種震撼,更多的是鞭策,是反思,激勵我們加強學習與培訓,把我們的戲演好,這樣才能對得起觀眾,對得起這份職業!”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009702.jpg)
秦安人愛秦腔,也懂秦腔,很多傳統經典劇目的唱詞大家都能倒背如流。針對網上部分人員對一些演出失誤的惡意炒作,原秦安縣劇團團長王鵬舉說:“有些人說,演員把詞說錯了,這個是很平常的事情,一般演員都出現失誤呢,像西安有些劇團我也看過,吊桿子的,忘詞的……這個應該注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偟膩碚f,人家的演出效果還是非常好。影響好,唱腔聽的非常清楚,非常悅耳。大部分觀眾都說好,觀眾也相當多,人家的陣容也非常龐大,我的看法是非常好的。特別人家戲細的很,講一點細節,比如說是《大升官》上李艷妃的離位,現在一般人就出來了,不抬桌子,你看人家的還是兩個常隨把桌子抬到前面,李艷妃跟上。還是演的很傳統、很認真的。總體上來說,瑕不掩瑜,是非常好非常成功的!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010648.jpg)
為了滿足廣大群眾收聽收看秦腔的需求,縣融媒體中心還精心創辦了《大秦腔》欄目,參賽選手由縣內拓展到天水、定西、平涼、隴南、寶雞、咸陽、蘭州等七市十六縣,并先后邀請陜、甘160余位名家大腕登臺獻藝,豐富了廣大觀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了使這一群眾性綜藝勵志欄目取得更大的社會效益,縣融媒體中心充分利用欄目資源,積極開展公益性演出和戲曲愛好者的培訓工作,安排秦腔名家送戲下鄉公益演出,舉辦基層文藝院團培訓班。2004年以來,先后以“文藝輕騎兵”的形式送戲下鄉163場,舉辦秦腔培訓班16期,培訓人員361人,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該欄目2021年獲得甘肅省廣播影視獎一等獎,已成為省內影視文藝品牌欄目。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010370.jpg)
據不完全統計,秦安縣每年商演、廟會和政府組織的大型演出加在一起,演出在150-165臺次之間,濃厚的秦腔氛圍造就了秦安人民對于秦腔藝術發自骨子里的熱愛,不管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宴飲之余,戲迷們總能唱上兩句秦腔,消乏解悶,自得其樂。每每走進秦安劇場,演員在臺上唱,戲迷在臺下哼,已是秦安群眾看戲的常態。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011454.jpg)
與臺下觀眾們輕松歡快的的觀戲氛圍不同的是,臺前幕后演職人員們緊鑼密鼓的籌備和不辭辛勞的付出。由于這次赴秦演出時間緊、任務重,連續四天四夜的高強度演出對于剛組建的陜西戲曲研究院二團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今年五十多歲的著名秦腔須生,國家一級演員雷濤,早在2003年就獲得了"中國紅梅獎"陜西賽區一等獎,可是面對秦安的戲迷,他依舊是不敢有半點馬虎。“早就聽說秦安的觀眾愛戲懂戲,雖說這次唱的都是大家耳熟能祥的傳統戲,但我們也是提前半個月就開始準備了,一定要盡全力把最好的舞臺演出效果留給秦安的戲迷朋友!崩诐f道。從中午一點半一直到晚上十點半,連續高強度的演出,讓本就帶病演出雷濤來說身體有些吃不消,在來秦的第三天演出當中,雷濤在舞臺上突感兩眼發黑,幾近暈倒,他硬是憑著超凡的職業精神堅持著演完本折戲,退場后倒在地上,融媒體中心的領導立時叫來現場值班的醫護人員趕忙將雷濤送往醫院,幸虧搶救及時才無大礙。而在舞臺這邊,團長李小鋒、副團長趙丹紅,馬上啟動緊急備用方案,立刻安排B角崔火炎上臺補救,這才使得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其實這次來秦安演出我內心是很忐忑的,二團成立時間不長,雖然成員們都是有著多年舞臺經驗的老藝術家了,可在彼此配合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磨合,加上高強度的異地演出,演員們也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我在來的秦安的路上就想,這次就是有再大的困難也要硬著頭皮頂上去,一定要展現二團的風采,展現秦腔的魅力,四天的演出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秦安人民的熱情以及對秦腔這門藝術的熱愛和癡迷。我特別希望今后能帶著二團再次來到秦安,用最完美的演出來回饋秦安的戲迷朋友們對我們的熱情。”陜西戲曲研究院二團黨支部書記、團長李小鋒說道。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012614.jpg)
春風桃李一杯酒,古城猶待戲中人。2023年甘肅秦安桃花會秦腔名家演唱會結束已經半個月了,可秦安人民對于秦腔的談論和關注度依然熱度不減。縱觀秦腔的發展史,其濫觴于秦,發展于唐,全盛于明,而后更是隨著秦腔名角魏長生入京而天下皆知,就如同滾雪球一般,不斷地發展壯大。如今的秦腔,早已從大秦丞相李斯口中的“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嗚呼呼快耳目者的西鄙之聲”,演化成了擁有著四生、六旦、二凈、一丑等十三門角色、弦樂、嗩吶、海笛、笙管、昆曲、套曲等六類伴奏和趟馬、拉架子、吐火、撲跌、掃燈花等眾多絕活的戲曲大觀,極大影響了昆曲、京劇、梆子等眾多戲曲門類,成為了中華民族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秦腔這門古老的藝術,必將在秦安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勤勞智慧的秦安人民的熱愛與呵護中,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俟待來年!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0230502115013611.jpg)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