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麥、藜麥、谷子、蕎麥等雜糧種類豐富,既是農業的主要作物,也是農民的主要收入支撐。近年來,王鋪鎮立足鎮情實際,不斷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依托特色小雜糧資源優勢,著力打造小雜糧種植基地,不斷提升雜糧生產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程度,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走進王鋪鎮崔岔流域小雜糧種植示范基地,一臺臺、一層層依山而造的田地映入眼簾,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如鏈似帶地從山腳蜿蜒至山頂,氣勢磅礴、壯觀無比。
“今年,王鋪鎮黨委、鎮政府立足傳統種植小雜糧實際,通過撂荒地整治,在崔岔流域種植600畝小雜糧,帶動崔岔、賈岔等6村1231戶群眾增收。”王鋪鎮人民武裝部部長李耀林說。
同時,為補齊和延長小雜糧產、購、加工、銷售產業鏈,王鋪鎮積極創新探索“政府+基地+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種植模式,利用合作社生產加工設備和穩定的銷售渠道,為生產種植技術指導、糧食收購、面粉加工和面粉產品銷售提供強大發展支撐,進一步提高小雜糧特色品牌知名度,實現小雜糧產業品牌化、產業化、鏈條化。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