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秦安縣緊緊圍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科技創新的工作部署,深入落實甘肅省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的“四強”行動決策部署,加快建設縣域科技創新高地,用創新賦能加快產業跨越發展,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Files262/BeyondPic/2023-2/10/20230210034907360.jpg)
突出抓好科技政策落地,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優化。堅持政策導向,狠抓科技類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和中央、省、市科技政策的扎實落地,推動制定實施相關配套舉措,加快縣域創新體系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建設。制定印發《秦安縣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秦安縣強科技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加快科技進步的措施文件,激發全縣各領域科技創新活力,營造濃厚的全社會創新創業氛圍。舉辦科技企業認定申報政策培訓會、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政策培訓會等,圍繞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政策、專利申報政策、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政策、研發費用財政補助政策等內容向縣域企業開展解讀,助推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邀請專家深入企業一線進行現場調研、召開座談會,根據企業不同發展特征與創新困境,提出針對性的發展思路與指導,激發企業創新潛能。通過微信群、QQ群或者不定期組織人員上門服務,有針對性地向企業開展科技政策宣傳、發放政策手冊,有效提高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和利用科技普惠政策的能力水平。
![](/Files262/BeyondPic/2023-2/10/20230210034907828.jpg)
突出抓好科技項目實施,科技研發投入更加有力。結合全縣科技創新實際需求,緊扣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突出優勢特色產業,重點支持相關領域,挖掘有特色的科技項目。通過項目的有效實施,加快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和產品,解決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科技瓶頸問題,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強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2022年,共申報省級科技項目34項,立項10項,落實科技資金115萬元;申報市級科技項目34項,立項10項;立項東西部協作項目9項,落實科技資金100萬元;立項縣列科技計劃項目43項,下達第一批計劃13項50萬元;立項均衡性轉移支付強科技獎補項目51項,落實科技資金660萬元。本級財政科技投入969萬元,占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11661萬元的0.24%。全縣GDP總量94.7億元,全縣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12784.5萬元,科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為1.35%。
![](/Files262/BeyondPic/2023-2/10/20230210034908297.jpg)
突出抓好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創新載體效用更加凸顯。聚集各方科技創新要素,搭建不同類型創新平臺,多點用力提高創新平臺建設質量,為實現科技創新突破提供催化劑、加速器及有效載體。在現有市級眾創空間5家的基礎上,積極幫助秦安縣貴園宏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和秦安縣弘圖建材有限公司2家企業申報市級眾創空間,既為創客提供了專業化的技術支持,又為培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供了實驗基地。依托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甘肅省福雨塑業有限責任公司,建立天水市環保農膜技術創新中心,并申報認定為“2022年度天水市技術創新中心”,加快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圍繞“3+N”產業發展體系,以秦安縣清水河流域為主,啟動建設省級農業科技園區(計劃3年內建成),流域面積953.02平方公里,涉及五營、隴城、蓮花、安伏、中山5鎮。園區包括核心區、示范區和輻射區三大功能區,通過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數字農業、智慧農業,促進各類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
![](/Files262/BeyondPic/2023-2/10/20230210034908705.jpg)
突出抓好科技企業梯次培育,創新發展根基更加堅實。按照“三個一批”(培育一批、貯備一批、爭創一批)的思路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梯次培育方式,建立分類推進、梯次發展、動態管理的梯次培育體系,形成良性循環發展。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知識產權情況、企業成長性等信息,篩選出研發能力強、發展潛力較大的中小企業,進入企業培育庫;根據入庫企業的具體發展情況,精準對接,分層輔導,引導中小企業在研發投入、技術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加快發展,逐步實現向高新技術企業轉型發展;對各方面均接近高新技術企業條件的企業進行重點關注并培育,及時解決和協調當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為下一步申報高企認定做好準備。2022年,全縣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入庫達18家;申報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6家,其中秦安縣長城果汁飲料有限公司、秦安縣源農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秦安縣祥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秦安縣新潤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全縣現有高新技術企業3家,即甘肅省福雨塑業有限公司、甘肅軒轅藥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秦安縣長城果汁飲料有限公司。
![](/Files262/BeyondPic/2023-2/10/20230210034908993.jpg)
突出抓好科技人才引育和成果轉化,創新資源匯聚更加順暢。以科技特派團為依托,以專家大院為載體,在秦安縣劉坪鎮、王鋪鎮、五營鎮、蓮花鎮分別建立桃、馬鈴薯、蔬菜、蘋果4個科技“專家大院”。大院集技術研發、成果推廣、科技示范、人才培育、技術攻關、新品種引進為一體,采取“專家+大院+合作社+農戶”運作模式,指導培訓果農掌握蜜桃育苗技術規范、栽培技術規范、肥料使用準則、病蟲害防治、采收加工及銷售等一系列生產技術規程,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步伐。馬鈴薯產業組為秦安縣提供天薯11號、13號、14號、15號馬鈴薯新品種4個,在秦安縣王鋪鎮大寺村進行試驗種植;蘋果產業組為秦安縣引進瑞陽、瑞雪、瑞香紅蘋果新品種3個,免費為秦安縣綠野種植專業合作社提供新品種接穗600根,繁育新品種苗木5000余株;桃產業組制定“短需冷量桃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試驗示范方案”,依托秦安縣大地家園果蔬專業合作社,引進早熟桃品種或短需冷量品種(系)16個。邀請市縣內知名專家舉辦東西部協作秦安縣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2期,圍繞林果栽培管理、綠色蔬菜種植、生態養殖等內容,采用集中學習、實訓操作、觀摩交流等方式開展培訓,加快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新型農業人才,促進全縣農業轉型升級、農村持續發展、農民穩步增收。
![](/Files262/BeyondPic/2023-2/10/20230210034909893.jpg)
突出抓好科技合作交流,創新體系服務鏈更加完善。結合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圍繞決策咨詢、產業發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技術交流等方面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關中—天水經濟區城市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與揚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肅省農科院等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引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讓更多科技成果實現落地轉化。引導縣內8家企業與天津市科研院所、農業科技型企業對接,與相關單位達成合作意向,簽訂農業實用技術咨詢服務、科技信息交流、技能培訓等方面協議8份,協同創新助力秦安鄉村振興。聚焦技術市場發展,主動送服務上門,充分挖掘社會技術合同增量,引導科技型企業對符合條件的技術合同進行認定登記,不斷提升技術合同登記增量,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性增長。2022年,全縣技術交易額達3.71億元。此外,選派5名專業技術員赴東西部協作點天津市津南區跟班學習3個月,學習東部先進專業技術,增長見識,提高能力,為助力全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