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7/7/2207071455e125417e896e7080.jpg)
去年以來,秦安縣按照全省數字政府建設的統一部署,聚焦“縣級數字政府運營指揮中心建設、運營指揮中心軟件系統上線運營、自助服務終端安裝使用”三項重點任務,緊扣時間節點,強化“責任落實、基礎保障、模式創新”三大支撐,扎實推進數字政府建設,著力打破政務數據壁壘,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數字化水平,以數字化轉型助推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強化組織領導,主動謀劃作為,壓緊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責任“鏈條”。一是領導重視統籌抓。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數字政府建設工作,第一時間做出安排部署,在縣級層面沒有專責機構的情況下,確定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總負責,分管工信的副縣長總協調,縣政府辦公室牽頭推進,各鎮、各部門確定了1名數字政府建設工作分管領導和1名專(兼)職工作人員,建立健全了跨部門工作制度,確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推。二是配強力量專門抓。縣政府辦公室作為牽頭單位,采取內部調節+部門抽調的方式,確定6名業務骨干組成了數字政府建設工作專班,設立3間專門辦公室,負責數字政府建設專班各項工作,做到了人力、物力保障到位。三是部門聯動合力抓。由政府辦牽頭,各相關職能部門配合,集中部門鄉鎮業務骨干,采取“互動式”“開放式”培訓方式,實行“一講座一方案”,以輪流現場輔導、在線答疑等形式,“一對一”指教、“手把手”輔導、“面對面”釋疑,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的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打造一支素質高、業務精、敢擔當的審批服務管理和政務服務干部隊伍,為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強化調研論證,堅持充分利舊,夯實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工作“根基”。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由縣政府分管領導帶隊選址,多方論證探討,制定《秦安縣數字政府建設方案》,堅持“少花錢、充分利舊、整合資源、突出重點”的原則,依托縣應急指揮調度中心場地及有關設備,投入80余萬,建成數字政府運營指揮中心,建設展示區、茶歇區各1處,配備3*5米主屏1塊、3*3米副屏2塊,在全市范圍內第一家點亮運營指揮大屏,率先完成數字政府運營指揮中心建設;投入54萬,為政府服務中心和各鎮政府服務(便民)中心共配備18臺政務服務自助終端機,方便企業群眾就近辦事;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統一部署,研發運營指揮中心管理軟件,建成數字政府領導駕駛艙1個,實現數字政府建設態勢感知、輔助決策、研判預警與聯動指揮,極大地提升跨部門、跨區域的決策和資源協調指揮效率。二是做實數據梳理歸集。按照“4級46同”的統一標準,健全數據治理機制,對全縣范圍內涉及的事項要素信息進行逐一核對,共梳理修改事項21335余項,針對四項問題數據,累計修改7000余條,高質量完成了全縣政務服務事項優化調整工作。三是扎實開展政務數據共享匯聚。理順各部門工作任務、流程,明確工作目標,截至目前,全縣各部門(單位)在甘肅省數據普查平臺已關聯應用系統692個,在甘肅省政務數據目錄和供需對接系統編制和動態更新政務數據目錄1474條,掛載目錄89個。四是協同推進全程網辦事項。嚴格按照省、市要求,對非全程網辦事項進行再查看、再梳理,確保所有符合網辦條件事項均能全程網辦。全縣“三減一優”取得顯著成效,其中,依申請全程網辦次數降為0.11,依申請平均材料數降至4.06,依申請承諾時限壓縮比為86.05%,依申請即辦件率55.92%,三減一優整體排名全市第一。
三、強化工作創新,探索發展模式,織密平臺應用普惠數據“網絡”。一是努力實現“甘快辦”應用上線對接。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深化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全面實施“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綜合窗口改革,不斷加快“一網通辦”總門戶和“甘快辦”客戶端對接應用,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全覆蓋。同時,加大“甘快辦”政務服務APP宣傳力度,先后發放宣傳彩頁1200余份,接受咨詢并現場下載“甘快辦”600余人次。二是統籌規劃“一網統管”標志性場景應用。規劃建設“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鍵直達、執行一貫到底、服務一網通辦、監督一覽無余”的數字協同化工作平臺,積極協調對接縣公安局、市場監管局等有關部門,已打通了智慧交警、雪亮工程、天網工程、防火禁燒、防汛救災、智慧安防等專項平臺,努力實現“一屏全調度、一網管全域”。三是積極探索產業數字化模式。圍繞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積極探索發展“智慧果業”“智慧冷庫”“智慧冷鏈物流”等。在劉坪現代蜜桃產業中心示范區新建智慧果園大數據控制中心、果園智能服務平臺,安裝病蟲情檢測儀、果樹生長監控系統、土壤墑情監測、智能氣象監測,實現了定量決策、精準投入和數字智能化管理。
(來源:天水市智庫辦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