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基層 譜寫魚水情
——甘肅省軍區幫扶師山村側記
![](/Files261/BeyondPic/2021-12/21/20211221092121940.jpg)
王鋪鎮師山村以前是有名的上訪村,也是秦安縣最后脫貧的三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今天,當記者再次來到師山村,這里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展現在世人眼前。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無不見證著濃濃的軍民魚水之情。
走進村子,干凈整潔的巷道,美觀別致的院落,獨具特色的公園,文明淳樸的村情民風。提起這里的變化,村民們個個贊不絕口。
師山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曉飛說:“他對師山村的幫扶,不僅有資金與物資的幫扶,更在思想觀念上改變了村民的意識。有些我們村干部干不了的,人家能現場協調解決掉。”王曉飛口中的“他”就是村民眼中的“大校村民”、省軍區轉業干部賈杰。2020年初,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確保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如期兌現,甘肅省軍區安排從軍32年的老兵賈杰總體負責師山村的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從此,賈杰走出機關,駐扎師山,成為村民心目中的“大校村民”。
當被問及對師山村的第一印象時, 甘肅省軍區轉業干部工作辦公室大校主任駐村幫扶干部賈杰如是說:“來師山村的第一夜,倒吹的山風從煤爐的煙筒里反灌進來,吹得滿屋青煙,嗆得人無法入睡。我披衣而坐,在心里不停地問自己:‘我來能干什么?我到底該怎么干?這一仗應該怎么打?’為了找到答案,我再次翻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總書記鏗鏘的承諾,堅定的決心再次鼓舞了我。”
這一夜,賈杰失眠了。自2017年省軍區和省農墾集團對口幫扶以來,師山村新建了黨群服務中心,實施了危房改造、產業幫扶,貧困人口也由最初的489人減少到28人,硬件建設已大為改觀,但村里破墻成片,空宅荒棄、草垛亂堆、垃圾遍地、村民精神懶散的場景依然在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經過一夜的思索,“行軍不打無準備之仗,要干就干,絕不等待”的軍人風格促使賈杰到達師山村的第二天便開始了深入細致的入戶走訪活動。
甘肅省軍區轉業干部工作辦公室大校主任駐村幫扶干部賈杰說:“經過調查,我發現老百姓脫貧致富的渴望還是很強烈,他們種植果樹、打工創收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他們勤勞吃苦、醇樸善良的本性沒有變,這一切,讓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Files261/BeyondPic/2021-12/21/20211221092139882.jpg)
在摸清村情的基礎上,賈杰和扶貧工作隊反復研究制定了脫貧總決戰方案,提出“師山村不但要脫貧,還要高起點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明確了“改造思想再上陣、組建隊伍再沖鋒、凝聚人心再攻堅、做強產業再出發”的戰略思路,這不是口號,也不是標語,這是師山村所有幫扶干部和 178戶群眾向脫貧致富最后一公里發起的決戰宣言和作戰計劃。
甘肅省軍區轉業干部工作辦公室大校主任駐村幫扶干部賈杰告訴記者:“在我們干得熱火朝天的時候,發現有的村民不但無感激之情,還在遠處指指點點,說我們在作秀;有的村民前來討理,因為道路拓寬到他家地邊,拒不讓步;有的村民堆砌在碾麥場多年發霉的柴草,不許我們清理;有的村民已廢棄多年的塌方爛院,不讓我們拆除。”
師山村的落后,不只是因為自然條件,更重要的思想觀念上的封閉和落后。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志。思想不換,一切都是枉然。為了真正扭轉群眾思想,點燃大伙的斗志,賈杰和幫扶干部、村干部多方行動,依靠正直能干的人,爭取觀望的人,感化頑固的人,想方設法聚攏人心。
甘肅省軍區轉業干部工作辦公室大校主任駐村幫扶干部賈杰想起過往的點點滴滴動情地說:“人心都是肉,當我們把工作做到家,老百姓的思想都會做通,心都能融化。軍民融合,最重要的是融心。作為一名軍人,尤其是駐村幫扶干部,我雖是農民的兒子,但要真正和群眾打成一片,除了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喝得下他們熬的苦茶,拉得住他們粗糙的大手,還要干得來他們繁重的農活,聽得進他們的愁苦悲歡,懂得他們的辛酸快樂。”
談及賈主任駐村幫扶這件事,師山村村民邵存正說:“看賈主任是省城的大干部。卻天天在咱村里下苦。人變得又黑又瘦,手破了包住血繼續干,作為主人,我們坐得住嗎?”
![](/Files261/BeyondPic/2021-12/21/20211221092147107.jpg)
在賈杰等一班人的帶領下,開始了以村主干道沿線、村內巷道、村黨群服務中心、農村院落為重點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動。全村上下形成了駐村干部沖在前面干,群眾跟在后面干,最后變成了爭先恐后干、齊頭并進干的大干快戰景象。
打贏了基礎設施戰,還有產業攻堅戰。為了找準“貧”根、開出“富”方,變“補償式”扶貧為“開發式”扶貧,師山村提出了在農業產業化上打一場持久戰、長遠戰的發展思路。省軍區和省農墾集團為師山村豐富產業門類,引進優質果樹,開辟試驗田,成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建成農產品加工銷售扶貧車間,接通了快遞物流,并在駐蘭干休所設立師山村扶貧產品專柜,通過線上線下進行推銷。
今天的師山村,設施齊備,亭臺掩映,果園遍山,村美人和,綠色宜居,已經形成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軍民共治”的鄉村治理創新之路。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