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秦安縣搶抓鄉村振興發展機遇,統籌推進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生態環境、基層治理等工作,努力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走進云山鎮吳大村,硬化的村級公路、改擴建后的黨群便民服務中心、文化廣場分外引人注目。近幾年來,這個基礎條件差、集體薄弱的貧困村,搭上了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快車,不僅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村級特色產業也初顯雛形。
80多歲的村民吳大爺激動地說:“我們吳大村村民過去吃不飽、穿不暖,現在我們吃穿再不用愁了;從前挑水吃,現在家家通上了自來水;從前全村幾乎都是土房,現在幾乎全是整齊美觀的磚瓦房;從前出行全憑兩條腿,現在電動車、摩托車、小轎車、公交車成了人們出行的代步工具……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幸福。”
近年來,隴城鎮鳳尾村采取點面結合,從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整治入手,踐行現代公共服務理念,改造自來水管網、硬化綠化進村道路,讓村民享受到和城鎮一樣的便利生活。在此基礎上,增設無線網等現代生活設施,打造出既可望山看水,具備鎮村文明服務功能的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充分釋放農村發展潛力,培育新興經濟增長點。
“變化可不僅僅是‘硬件’,‘軟件’也有了很大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變,打牌的少了,去農家書屋的多了,游手好閑的少了,苦干實干的多了!贝迕褛w耀林告訴記者。
如何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秦安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治本之策,緊緊圍繞“一村一品”的發展目標,因地制宜發展林果業、畜禽養殖等特色產業,大力推廣龍頭加工企業、農業產業基地、電子商務、旅游產業、村級合作組織等模式,落實貧困戶自主創業、市場主體幫帶、能人回鄉創業、光伏扶貧、小額扶貧信貸等五大扶貧政策,帶動了全縣貧困人口創業就業,實現了產業就業扶貧全覆蓋。
在脫貧攻堅五年時間里,全縣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舍小家為大家,與貧困群眾一塊苦、一塊干、一塊過,將最美的年華無私奉獻給了全縣脫貧攻堅事業,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偉大脫貧攻堅精神,為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積極貢獻,為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強大的榜樣力量。
幫扶干部路宏昌說:“我覺得精準脫貧工作要真正干好,其實也不難,你只有和村民真正地住到一起,說到一起,這樣村民才能信任你!
五年來,為了實現“不落一人”的莊嚴承諾,秦安縣上下凝心聚力,創新探索實施了“兩保一孤”大病保險機制、隴城教育園區教育扶貧模式、蘋果“保險+期貨”農民收入保障項目等,切實解決了貧困群眾最關注的民生問題,破除了脫貧攻堅瓶頸,斬掉了窮根,順利實現了18.27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9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