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1-11/19/20211119043811112.jpg)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秦安縣各級黨組織以“關愛困難群眾、增進民生福祉”為目標,創新工作方法,優化服務方式,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多舉措保障基本民生,全方位增進民生福祉,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化崗位建功,強化責任、履職擔當,踐承諾爭先進提能力,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生老病死”,保障留守老人基本民生需求。生老病死皆民生,是老百姓最急需、最緊迫、最關切的民生需求。秦安縣組織基層黨員干部、社會組織對全縣3245名留守老人開展定期不定期入戶訪視,做到“六查三問一監督”,即:查吃飯穿衣、查生活用品、查日常飲水、查起居衛生、查個人面貌、查生活安全,問需求、問健康、問滿意度,監督監護責任人日常監護是否到位。圍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各鎮黨委在全縣范圍內開展重陽節關愛老人活動,組織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護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免費體檢和健康指導3000余人次;組織熱心人士、志愿者、理發公益人員為困難群體開展免費理發3200余人次,打掃屋舍、清理庭院等4600余次;由各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牽頭,組建鄉村公益組織,按照移風易俗相關要求,為13名離世獨居老人辦理喪葬事宜,服務好他們人生旅程“最后一公里”。爭取天津市津南區“津隴慈善情·助力鄉村振興”慈善項目資金,為千戶鎮老山村建成老年活動站、電子閱覽室各一處,在興國大城等7個社區服務中心建成日間照料中心,為留守老人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保障留守老人物質精神生活。
![](/Files261/BeyondPic/2021-11/19/20211119043811818.jpg)
聚焦“安居樂業”,改善婦女兒童民生幸福。建立健全3038名農村留守婦女和兒童管理臺賬,全面落實定期巡訪制度和培訓制度,幫助農村留守婦女修繕住房,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學習就業技能,參加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家庭教育培訓。開展“兩癌”篩查700余人次,累計走訪慰問留守婦女1500余人次,幫助留守婦女改善住房條件120余次;為500多名農村留守婦女開展講座,緩解她們生產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沉重負擔,提升留守婦女健康水平;進一步拓寬留守婦女就業渠道,協調相關企業為留守婦女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并舉辦就業培訓2次,推進留守婦女高質量就業。同時,出臺《秦安縣困難群眾“暖冬”行動實施方案》,為1956名特困供養對象、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購置御寒物資,價值625.92萬元。依托津南區慈善項目,為千戶鎮中心小學、西川鎮中心小學、興國鎮第三小學建成“兒童之家”三處。為234名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天津津南區慈善幫扶生活補助資金35.1萬元,確保適齡兒童“一個都不能少”。
![](/Files261/BeyondPic/2021-11/19/20211119043811690.jpg)
聚焦“衣食住行”,兜牢困難群眾民生底線。開展“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各鎮黨委和各村黨支部緊盯“三類戶”、低收入家庭,開展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按照逐村組、逐人員“全覆蓋、地毯式、無遺漏”排查的原則,詳細核查水電路房、教育、醫療、就業、一戶一策制定、惠農政策落實、信訪矛盾糾紛等情況,幫助農戶規劃產業、核算收入,傾聽群眾生產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難和訴求。至目前,全縣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人口4.34萬人、特教學校就讀72人、延緩入學6人;對132名殘疾兒童,開展“送教上門”,全縣義務教育得到全面保障;全縣428個村衛生室配備在崗村醫588人,每村均有一名合格村醫,縣鎮村各級醫療機構全部達標;完成農房抗震改造809戶、視覺修繕提升2644戶,無新增危房;實施農村供水水源保障工程4處,完成投資4280萬元,有效保障7鎮17個行政村6169戶25449人的正常供水,全縣18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正常運行,集中供水入戶率99%。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