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秦安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優化教育布局,持續改善辦學條件,注重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出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改革方案,實施教育質量連片提升工程,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7月22日起,秦安縣融媒體中心推出”一線看教育“專欄,全面展示秦安縣教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新成果,以及教育改革的新政策、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以營造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促進全縣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Files259/BeyondPic/2020-7/27/20200726084613448.jpg)
七十多年的風雨滄桑,七十多年的奮斗歷程,七十多年的辛苦努力,秦安縣興國二小一代代教師薪火相傳,在教書育人的三尺講臺上,不斷探索、追求、創新和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教育道路。
興國二小始建于1948年,原名河清小學,1983年更名為興國鎮第二小學。目前,學校占地面積23345平方米,在校學生2200多人。走進學校教學樓,就會被草編工藝品、書法作品、繪畫作品深深地吸引住,這些學生作品正是興國二小發展少年七彩社團的重要成果。
![](/Files259/BeyondPic/2020-7/27/20200726084614624.jpg)
2012年,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正式啟動,興國二小依托鄉村少年宮,積極推進學生七彩社團的發展,開展了一系列有關藝術、文化、陽光體育等方面的活動。目前,學校共有社團36個,活動機構健全、形式多樣,擁有專業的輔導管理團隊。學生社團不僅是學生身心發展、拓寬興趣和開闊視野的主要陣地,更是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展示學生個性,發展特長的第二課堂。該校通過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為校園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Files259/BeyondPic/2020-7/27/20200726084614456.jpg)
興國二小少年宮注重挖掘本地豐富的文化資源,開設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色社團活動,每逢周三下午,全校近1600名學生免費參加自己喜歡的社團,尤其是秦安小曲、草編、秦腔等項目,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生活和興趣愛好,更為秦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貢獻了力量。在全校師生的辛勤付出下,學校被確定為“秦安縣書協藝術教育培訓基地”,少年宮選送的節目多次參加市級展演,并取得了優異成績,學校女子足球隊獲“市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賽二等獎。
![](/Files259/BeyondPic/2020-7/27/20200726084614613.jpg)
潤物無聲,育人無痕。興國二小校園內,隨處可見經典誦讀、名言警句以及開放書吧等場景,從而打造出“靜以修身”的校園環境,讓傳統文化散落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每周一晨會上的“在國旗下的講話”,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等德育主題活動的實施,讓教育不僅在課本中實現,更滲透在無聲的校園環境中,每一次的主題活動里,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啟迪著學生的心智,滋潤著學生的心田。
![](/Files259/BeyondPic/2020-7/27/20200726084614327.jpg)
興國二小校長楊德科說:“興國二小秉承安全、健康、特色、發展的辦學目標,凸顯藝術、體育與文化特色,致力于辦家長滿意的學校,學校圍繞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為學生健康成長做服務的辦學理念,抓好過程管理,凸現社團特色,夯實教育教學質量,使師生具有藝術素養的辦學特色更加鮮明!
![](/Files259/BeyondPic/2020-7/27/20200726084614933.jpg)
興國二小狠抓師生思想道德建設,開辟了德育教育新課堂,教學觀念的轉變,進一步提升了教學質量。此外,注重藝術教育,發展七彩社團特色的理念,用藝術教育熏陶、感染學生,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