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秦安>>正文
【蘭州晨報】秦安:脫貧后 一家昔日貧困戶的年關“三變”(圖)
(2018/2/11 19:05:58)  來源: 蘭州晨報首席記者王蘭芳   打印本頁

  開欄的話:過去的一年,甘肅省緊緊扭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不偏離。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年減貧67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9.6%,6個片區縣、13個插花縣申請摘帽。全省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加快了,貧困群眾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

  剛剛召開的全省“兩會”上,省長唐仁健做的《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脫貧攻堅是一場輸不起、等不得、沒退路的硬仗。今年,全省脫貧攻堅工作要聚焦再聚焦、精準再精準,下足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功夫。

  根據部署,未來五年,甘肅省將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困難群體精準發力,集中資金、集中資源、集中精力實施攻堅,確,F行標準下的脫貧質量,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甘肅扶貧進行時

——脫貧后 一家昔日貧困戶的年關“三變”

  秦安縣安伏鎮剪灣村人多地少,是昔日有名的貧困村。20多年前嫁到該村時,李鳳霞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住上鋪著落地窗簾的小洋樓,還會心情舒暢地跳起廣場舞。

  憑著一雙勤勞的手,她家年收入由5年前的人均約2500元,發展到兩年前的人均近5000元,收入翻了一番。摘掉貧困戶帽子,她頓覺頭頂上輕松了許多,再也不怕過年了!

  “一變”:土房變洋房

  2月8日,小年。

  一大早起來,李鳳霞站在自家小二樓二樓的落地窗前,看著院外蘋果園內尚未消融的積雪和遠處霧氣籠罩的群山,內心甘之如飴。

  轉身下樓,她一邊喊子女們起床,一邊操起掃把,把院子里的蒜皮紙屑清掃得干干凈凈。

  秦安縣安伏鎮剪灣村由剪灣、水泉、野洼、硬灣4個自然村組成,共有村民460多戶,因人多地少,這里曾是有名的深度貧困村。李鳳霞家住在位于陽坡半山腰的水泉村,距離葉(堡)蓮(花)公路不足2公里。

  李風霞上有公婆,下有四女一兒,其中除大女兒身患慢性病需常年服藥外,其他幾個均在上學。看著孩子一個個長大,李鳳霞深切感受到了家口由少到多,家當從無到有的巨大變化,她總覺得這些年的日子過得像變戲法似的!

  李鳳霞是秦安縣郭嘉鎮人。22年前,剛嫁到這個家時,看著屋內幾件陳舊擺設,再看看兩間罩了單面水泥面的土坯房,眼前的窘境讓她惴惴不安、心生惆悵。

  李鳳霞的公公楊祥勝是村里出了名的能人,有兩個兒子一個姑娘,李鳳霞是他的大兒媳婦。

  40多年前,隨著孩子們一個個出生,守著幾畝薄田難以養活一家人,楊祥勝帶著他的三個弟兄外出謀生,先后在榆中、廣河開粉房。掙了點積蓄后,他先把祖輩傳下來的幾間舊房加固維修。

  20多年前,眼瞅著兒子到了娶親的年齡,楊祥勝拉賬借債又蓋了幾間土坯房,分給了兩個兒子。

  隨著李風霞的幾個孩子相繼出生,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慢慢好了起來。由于孩子們都在安伏鎮上讀書,為了照顧孩子,李鳳霞這些年一直在鎮上租房陪讀。一日三餐之余,前半年用工單位少,李鳳霞在鎮上支起涼粉攤,帶上“關東煮”,小生意倒也一天好過一天。后半年摘完花椒后,就在鎮上一果品庫干果品包裝,一個月下來也能收入2000多元。丈夫一年到頭都在附近鄉鎮務工,收入可觀。

  7年前,由于所住的平房出現裂縫且雨天時常漏雨,李鳳霞家被列為危房改造戶,政府補助她家2萬元,楊祥勝和兒子、媳婦一商量,在這筆款子的基礎上,掏盡自家所有積蓄,再加上四處借籌的錢,在原有基礎上蓋起了兩層小樓。

  “這些年變化的確很大,僅從住房方面來說,從土坯房到磚混平房,再到220多平米的樓房,已經換了‘三代’了!”李鳳霞笑著說。

  “二變”:怕年變盼年

  當天中午到了飯點,不大會兒功夫,韭菜炒豆腐、蔥炒土雞蛋、豆芽炒粉條、干鍋菜花,外加一條紅燒鯉魚就端上了餐桌。一餐飯結束后,惟一的一個葷菜卻幾乎沒動。

  “以前窮困時,娃娃天天鬧著要吃肉,現在情況好了,緊著她們吃,反倒不愛吃了!”李鳳霞一邊撤盤,一邊打趣。

  在李鳳霞的記憶里,孩子小時候,越是靠近年關,她心里越是發慌。因日子困難、手頭拮據,過年時買點大豆、糖和瓜子,還要用小碗量著給孩子分掉。給娃買件新衣裳,不到大年初一舍不得讓穿,饞得娃經常把衣服從柜子里拿出來鋪在炕上,一遍遍往平整里捋著、看著…….

  如今,“過年才穿新衣服”的光景一去不返,孩子們的喜好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除了小兒子外,其他幾個姐姐過年都不要新衣服,覺得穿上“怪兮兮”的。

  剪灣村村支書龐世多介紹,李鳳霞家是2013年的建檔立卡戶,屬人多地少,因病、因學返貧。面對重重困難帶來的生活不易,這家人各自發揮自身優勢,種地的種地,打工的打工,終于在2015年以全年人均所得超出貧困線1000多元的可喜成績,脫了貧。

  用楊祥勝的話說,以前怕過年,無非窮怕了,F在天天像過年似的,真正到了年關,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全家人都盼著過年呢!

  “三變”:守舊變納新

  李鳳霞家客廳的墻面上,橫幅豎條的幾幅字畫,將家里裝扮得文氣又不失新潮。

  “最初那些年,過年時買張炕葦子,兩張年畫娃娃,捎帶著再買一張白紙糊一下窗戶,家里年味就算濃得很,F在,人的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早都變了,室內裝扮不但要整潔還要有品味。”李鳳霞說。

  觀念轉變不僅僅體現在這方面,更重要的,是村里人精神世界的日益趨變。李鳳霞說,村里目前僅廣場舞隊就有5支。每天晚飯后,巷道口、打麥場,但凡敞亮點的地方,就能看到廣場舞者的身影。

  兒媳婦晚上去跳舞,楊祥勝現在覺得再正常不過!耙郧皼]見過,也許會覺得別扭,現在電視上天天看著呢,能跳動是好事,別人能跳為啥咱自己的娃娃不能跳?”他說。

  村里除了廣場舞隊外,還有秦安小曲隊、秦腔隊、社火隊,村民文化生活可豐富了。村支書龐世多告訴記者,楊祥勝不但自己腦子活泛,善于鉆營,還在村民間威望很高,在村里大小事務處理上,很得村民推崇。

  采訪當天中午,楊祥勝接了一通電話后,由于要給春節期間請來的西安戲班提前安排食宿,因此沒等到開飯就著急忙慌地出門了。

  龐世多講,這些年來,剪灣村大力發展林果產業,村民的生活水平較以前有了較大提升,雖說距離整體脫貧還有距離,但村民的精氣神明顯“神氣”多了!他給記者算了筆賬:5年前,一斤花椒能賣30元,一斤蘋果1元多,外出務工一天10小時能掙100元左右,而現在呢,一斤花椒60余元,蘋果4元,就一個普工一天下來也能掙200元的務工費,相比之下,翻了一番還要多。

  龐世多講,年關了,剪灣村第五屆“春晚”已在籌備中。在“春晚”的舞臺上,村民人人是主角,個個都能唱,沒有過多限制不說,村里還給優勝者買了保溫杯、圍巾等獎品,其目的是為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

  “2017年,秦安縣共減少貧困人口4537戶20715人,13個貧困村已實現整村脫貧。只要思想不守舊,雙手再勤快些,這日子能不越過越好嗎!”龐世多笑著說。

 。ㄎ、圖蘭州晨報首席記者王蘭芳)
攝影相關圖片
雪落鳴沙山月牙泉(圖) 航拍:雪落武當(圖) 雪后初霽天水湖,分外妖嬈! 雪后初霽凈土寺,分外妖嬈! 雪后初霽仙人湖,分外妖嬈! 一場大雪,讓天水穿越到了2700年 天水人因為2018年的第一場雪耍美 天水迎來2018年的第一場雪(圖) 震撼航拍:這樣的安徽第一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