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秦安一中考生卜亨通以671分的高考成績,喜獲全市理科狀元,并被清華大學錄取。2017年,他的弟弟卜恒祥以620的高分,被浙江大學錄取。一個普通之家,兩年間先后有兄弟兩人被國內重點大學錄取,他們的家庭到底與常人有什么不一樣之處呢?帶著這個疑問,近日,記者一行走進了王窯鎮張洼村——這個傳說中的“狀元”村,去實地探訪“狀元兄弟”家庭的別樣之處。
見到卜亨通、卜恒祥兄弟時,他倆正在自家的花椒地里采摘花椒,采訪中記者發現,哥哥卜亨通是個不茍言笑,表情嚴肅的男孩,個頭不高,一張黝黑的臉龐上架著一副黑框近視鏡,顯得安靜沉穩;弟弟卜恒祥則要比哥哥活潑些,話語中總是透著一個機靈勁。
兄弟倆告訴記者,他家中有八口人,屬建檔立卡的精準扶貧戶。爺爺奶奶均年過七十,長年患病,醫療費用昂貴。家中四個孩子均在大學就讀,學雜費用巨大。父母都是農民,僅憑一畝三分地里的微薄收入承擔著昂貴的醫藥費、學雜費和生活支出,雖勤儉節約,也已是入不敷出。雖家境貧寒,生活拮據,但一家人對孩子的學習始終未曾放松。自小爺爺就教導他們志存高遠,走知識改變命運之路。
兄弟倆說,從小爺爺就著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覺性。從最初的漢語拼音開始,一點點培養起對新知識的渴求欲。無論是上學還是假期,爺爺都督促他們制定時間規劃并嚴格執行,以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和自覺性。小時候的嚴格要求讓他們后來的求學之路大受裨益,也造就了他們的良好成績。小學和初中階段,他們的學習成績都名列前茅,各類競賽中也屢次斬獲名次。最終,姐弟四人均如愿考入秦安一中,三人進入實驗班。其中,哥哥卜亨通在2013年中考中以808.2分的成績位列全縣第一。高中三年間,哥哥卜亨通年年都名列全級第一,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和星級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他也收獲頗豐:曾獲全國數學聯賽二等獎,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二等獎,高中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二等獎,兩次獲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三等獎,及其他市級、校級獎項。他還獲得了赴日交流學習的機會,曾參加為期十天的中日夏令營活動。高中期間弟弟卜恒祥成績也是名列前茅,數次獲得“三好學生”、“星級學生”稱號,并獲得了全國數學聯賽三等獎,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三等獎,高中奧林匹克化學競賽省級二等獎。他還參加了西安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的高校專項計劃招生項目并獲初審通過資格。他們的兩個姐姐卜聰聰和卜婷婷分別在甘肅中醫藥大學和蘭州財經大學就讀。他們四人中,三人考取一本,兩人入選名校。十幾年漫漫求學路,終于初見成績。
對于家庭的教育,兄弟倆說的最多的是感謝,兄弟倆說,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太多。家人、老師、同學、朋友,還有許多默默給我們幫助和支持的人。他們的指導鼓勵和幫助或警示,是兩人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然,一路走來,也離不開他們自己的奮斗與堅持。在十幾年的時間里,他們一面苦讀,一面幫助家人干農活。幾年間,暑假期間摘花椒從未間斷,各種家務活、農活也是盡力去做。一家人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共同前進。
兄弟倆最后說,“皇天不負有心人”,十幾年的努力終于換來今天的成績,如今劃上了圓滿的句號。但他們不會滿足于當前的成績而徘徊不前,腳下,路還在繼續,入讀大學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結束,他們會帶著大家的期待整裝上路,砥礪前行,繼續書寫“句號之后的人生”。
采訪完卜亨通、卜恒祥兄弟倆之后,記者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多少孩子一直在抱怨生在農村,感慨生活沒有城里孩子優越,但他們卻忘記了不管在哪里在何時,奮斗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感恩是對所有幫助我們的人的最好回報,我們有理由為卜亨通、卜恒祥兄弟點贊,因為他們在困難中始終沒有向生活低頭,他們是現實中的強者。讓我們一起祝愿,祝愿兄弟倆在求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