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秦安>>正文
高鐵駛進秦安 一大波免費景點等你來(組圖)
(2017/7/12 21:27:10)  來源:秦安縣委外宣辦  打印本頁

  萬眾期待的寶蘭高鐵已于7月9日正式開通運營,秦安步入了“高鐵時代”,寶雞、蘭州兩市到達秦安的時間均縮短至1個小時,西安至秦安的時間縮短至2個小時,北京至秦安只需8個小時,濟南至秦安只需6個小時,鄭州至秦安也不到5個小時,徐州至秦安6個多小時……高鐵這么方便,詩和遠方不再遙遠。那么秦安境內有哪些好看又好玩的景點呢?

  素有“羲里媧鄉”之稱的秦安縣,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跡眾多,民間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是人類始祖女媧的故里和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也是“詩仙”李白的祖居地,又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境內有大地灣、興國寺、文廟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9處,A級旅游景區3家,秦安小曲、女媧祭典2項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五營鎮邵店村、興國鎮鳳山村2個省歷史文化名村,王尹鎮為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隴城鎮被評為“甘肅省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中國旅游文化名鎮”。

  大地灣遺址位于秦安縣清水河流域的五營鎮邵店村。距今8000年~4800年,包含五個文化期,以文化類型多、延續時間長、歷史淵源早、技藝水平高、分布面積廣、面貌保存好而備受考古界關注。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地灣遺址文化內涵豐富、規模宏大,自1978年首次發掘以來,不僅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更是創造了10個中國之最——即一期出土的炭化稷標本,是世界最早的旱作農作物標本;一期文化出土的三足缽等彩陶,是世界最早的彩陶;一期出土的陶器上發現彩繪符號,是世界最早的雛形;編號F901的地面,是世界最早的“混凝土”地面;編號F901的建筑是中國最早的宮殿式建筑;編號為F411房址上發現的畫作是中國最早的繪畫;出土的人頭型器口彩陶瓶是中國最早的雕塑;編號F901原始地面下層混合層中的材料是中國建筑史上的奇跡——最早的人造輕骨料;編號F405、F901用草泥包裹的附墻壁柱遺跡是中國最早的消防實例;出土的條形盤、鏟形抄、簸箕形器等是中國最早的度量衡。大地灣遺址將要建設成為國家考古公園,遺址公園內有大地灣博物館、F901遺址展示館、原始聚落遺址、F411遺址展示館等,是甘肅省創建華夏文明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的重要展示基地。

  鳳山景區坐落于秦安縣城東南隅,為縣城主山脈九龍山之首,其山發軔于清水河流域,綿延百里,蜿蜒徘徊,在此陡然收煞,貌若展翼之鳳,故名鳳山。景區占地面積約1150畝,由生態水域景觀、太平堡“青蓮念佛堂”、泰山廟古建筑群、春場行宮及明清古街五部分組成。其中泰山廟始建于元代,現存殿宇34座,是甘肅省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

  何灣萬畝優質標準化蜜桃生產基地位于秦安縣劉坪鎮,2013年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美麗田園”。該基地內栽植北京七號、倉方早生等優質蜜桃1.28萬畝,于2004年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2006年被評為北京奧運推薦果品一等獎,并獲“中華名果”稱號,2008年通過了國家地理產品保護。每逢四月中旬,萬畝桃花盛開,蝶舞蜂飛,游人如織,置身花海,恍若仙境。每年七、八月,桃園內蜜桃飄香,前來體驗采摘蜜桃的游人絡繹不絕。

  位于王鋪鎮的青林溝原始次生林,為秦安縣重要的自然景觀。青林溝原始次生林地處秦安海拔最高的大寺梁的一個溝岔中,北與三大神仙梁相連,西南沿伸與甘谷、通渭的諸山脈結為一體,縣內的兩條重要河流顯親河支流郭嘉河和葫蘆河支流西小河,另有流向通渭散渡河的榆木河,可謂三水源頭。這里地勢較高,氣溫偏低,蒸發量小,林木蒼翠。即使酷暑難捱的盛夏,依然涼爽濕潤。青林溝現已成為縣境內避暑旅游的好去處。

  蘇家峽水庫位于秦安縣中山鎮境內,終年湖水滿滿,波光粼粼,滋育著千畝良田。水庫周圍青山倒映,綠樹繞堤,果蔬溢香,麥浪如潮,是當地人休憩游玩的好去處。蘇家峽水庫流域面積3.93平方公里,庫容約900萬立方米,是天水市最大的水庫之一。

  三國街亭古戰場遺址位于秦安縣隴城鎮,古名街泉亭、漢街城。據專家考證,街亭即東漢時期的略陽古城。其所處位置是一個河谷開闊,四通八達,南北山勢險要,進能夠攻退可以守的戰略要地,軍事地位十分重要,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魏蜀街亭之戰就發生在這里。

  女媧祠位于秦安縣城東北的隴城鎮,相傳為人文始祖女媧的誕生地。兩千年來,女媧祠幾度被毀,修而復修,歷盡滄桑,經久不衰。祠內媧皇宮為單檐歇山頂仿古式建筑,迎面而立的“補天石”是群眾在清理女媧洞時挖出的,尤為神奇的是該石上有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圖像印跡。今日的女媧祠,軒楹宏敞,飛檐獸脊,流丹飛碧,雕梁畫棟。媧皇宮中披發慈容、肅穆祥和的女媧尊像,是由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精心雕塑而成。媧皇宮正前方屹立著一座十二柱三門的牌坊,坐北朝南,碧瓦龍吻。

  文廟位于秦安縣城新華路學巷,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3200平方米,曾是天水地區歷史上規模較大的崇圣尊孔之地。現存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鄉賢祠、名宦祠等。院內還存古柏9棵,其中一棵老柏參天蔽日,下身合圍近5米,系明代初期所植。明代時,“學宮古柏”曾被列為秦安八景之一。秦安文廟自2004年陸續修繕以來,已先后有10余萬人次前來參觀,是秦安縣城區內重要的旅游景點。每年還不定期舉行書畫和攝影作品展、古詩文朗讀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興國寺,又名“興谷寺”,俗稱官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秦安縣城新華街,占地約3畝。興國寺相傳始建于唐代,到元代至順年已初具規模,是甘肅境內一座規模較大、保存完整的元代古建筑群。寺內有原建筑“大雄寶殿”一座。明嘉靖年間,胡纘宗為寺題額“興國寺”,又揮書“般若”匾額,從此地方人稱大雄寶殿為“般若殿”。寺院內主要建筑有般若殿、金剛殿、天王殿、鐘樓、鼓樓,排列在由西向東的中軸線上,錯落有致,古樸典雅,蔚為壯觀。1999年,國家文物局撥款300余萬元,對該寺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

  縣博物館位于縣城興國文化廣場北側,緊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國寺。該館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筑面積860平方米。館藏文物3592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2件,二級7 7件,三級478件,從距今1億年的魚化石,距今2500萬年的鏟齒象牙化石,新石器時代人類生產生活用具,到明清時期的文物都有收藏,沒有缺環和斷代,堪稱研究地域文化和人文歷史的實物資料庫。新石器時代的人面器口彩陶瓶,馬家窯文化的旋紋四板彩陶甕,齊家文化的玉器,唐代的海馬瑞獸葡萄紋銅鏡,北朝至唐代的佛教石刻等許多文物都是舉世無雙的藝術珍品。2009年5月,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秦安縣博物館被列為天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文明景區之一。

  葫蘆河生態公園位于縣城葫蘆河畔,屬于人工生態公園,是秦安縣委、縣政府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建設美麗秦安的一項重點工程。葫蘆河生態公園的建成,使城區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大大提高了秦安縣城的綜合品味。不僅成為了集觀賞、健身、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態綠地景區,更是成為了小城秦安最為美麗的一道生態風景線。

攝影相關圖片
天水在線走進澄源巷(圖) 天水在線赴杭州阿里巴巴總部參觀 天水藉河紅橋段開始蓄水(組圖) 天水在線航拍玉泉觀(圖) 《桃李梅》在長春精彩上演(圖) 寶蘭客專天水南站(圖) 天水高考第一天掠影(圖) 天水在線航拍東岔站(圖) 天水人的夏天從一碗鍋鯫(面魚)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