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近日,秦安縣成功舉辦了現代果業可持續發展研討暨助農增收技術培訓會,邀請到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韓明玉,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北京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研究員姜全,正大集團北京正大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左力剛,省農科院林果花卉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發林等專家作了專題講座。期間,秦安縣委外宣辦、縣新聞中心、縣廣播電視臺,圍繞果品產業發展、果品銷售等方面問題,對各位專家進行了深度專訪。
為蘋果產業優化升級支招
——訪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西北
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韓明玉
記者:韓教授,你好。請你談一談你對秦安蘋果產業發展的總體印象。
韓明玉:這次來咱們秦安通過觀摩考察秦安果品產業發展,真正感覺到秦安在全國來說是一個果業大縣,蘋果有60多萬畝,桃10多萬畝,果品面積達70多萬畝。全國原來5個蘋果大縣,面積也都是在60萬畝左右,因此,秦安從全國布局來說也是果品大縣。我認為秦安的果農勤勞,果園管理精細,蘋果的顏色、品質都非常好,產業體系也逐步建立起來了,形成了產、貯、運、銷為一體的果品產業體系,有力地促進了當地果品產業化發展。
記者:那么你能預測一下2016年全國蘋果價格的形勢嗎?
韓明玉:從全國來說今年蘋果目前坐果很好,往年有時候是海拔高地區好,有時候渤海灣地區好一些。今年是兩個地區都得到了均衡生長,普遍坐果率都很好。去年一些果庫收了果子之后,今年春節以后出庫難,價格大幅度跳水,所以大家對今年的市場很擔憂。蘋果價格下降,我覺得主要是前些年蘋果的價格太高了,把這個市場消費群體壓縮了。比如說秦安一斤蘋果五、六塊錢,運到南方超市成了十塊錢、十五塊錢,蘋果成了一個奢侈品了,一般老百姓吃不起了,這樣的話消費群體就萎縮了,消費群體小了,果子就賣不出去了。咱們這里的果園畝產4千斤左右,每斤賣三塊錢,也能賣一萬二,除去成本,我覺得收入還是可以的。我估計今年比去年價格還要下降一點,逐步回歸理性,回歸正常。
記者:對于老果園的改造你覺得現在就改還是等等看?
韓明玉:這個問題也是我們國家技術產業體系后五年要研究的一個重點問題。最近這幾年蘋果的效益很好,果農舍不得淘汰他的老果園,挖了果樹以后不用新的技術,用過去老一套的技術得五六年六七年才見效,這中間就沒效益,再加上蘋果重茬,重茬以后再栽蘋果還有問題,一系列問題導致群眾舍不得改造果園。因此,我們得研究一系列的技術模式,找一種改良的模式讓群眾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能收入不減的情況下或者少減的情況下盡快的改造。目前,我個人建議把苗子在大棚里面栽培育大,然后把樹一挖一改造栽在地里面,第二年就掛果了,這樣就減少群眾的緩苗時期,同時有利于換土改良等等。
記者:那么,秦安的蘋果在供給側結構調整中,下一步該做哪些工作?
韓明玉:供給側改革,就是我們整個的經濟轉型期,粗放型的向質量效益型轉,溫飽型的向富足型的轉,蘋果也要生產出更高檔的果品出來,我們秦安是蘋果優生區,所以更應該生產出高檔的、特色的優質果。同時,要促進秦安蘋果轉型升級,去年國家農村工作會議國家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講,我們國家農業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就是正在轉,既不是傳統農業也不是現代農業。就是傳統農業加快向現代農業轉型的時期,十三五的任務就是我國現代農業要有明顯進展,初步實現現代化,所以我們國家十三五農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促進轉型升級發展現代農業。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秦安果業也面臨這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