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形成推動精準扶貧的強大合力
秦安縣委副書記裴貴軍
當前,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已經進入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如何在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現區域性農村貧困人口整體脫貧、貧困縣摘帽,是一個重大課題。新階段扶貧開發的工作機制是“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鄉鎮一級是我國現有行政層級中最基層的一級,是黨和政府在農村工作的基礎,承擔著管理農村社會事務、發展農村經濟的繁雜而又十分具體的工作任務。“市(地)縣抓落實”,靠的是鄉鎮組織實施。所以,縣鄉黨委、政府必須以積極主動而又高度負責的態度,把精準扶貧這項工作統籌規劃好、組織實施好。
一要強化責任意識,在精準扶貧中勇于作為。貧困地區黨委、政府要把實現全面小康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快扶貧攻堅作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把抓好精準扶貧作為扶貧開發的重中之重,牢固樹立攻堅意識、精準意識,做到組織領導、時間安排、決策部署、脫貧效果體現精準扶貧要求。甘肅省精準扶貧“1+17”方案出臺落地以后,秦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全面分析研究扶貧攻堅中的重大問題,進一步堅定了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特別是今年6月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會議召開以來,秦安縣委、縣政府堅持從嚴從細標準,精準謀劃落實舉措,全力推進精準扶貧各項工作。實行黨政一把手扶貧責任制,建立縣級領導包抓鄉鎮扶貧攻堅制度。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更是將主要精力集中于精準扶貧,多次召開協調會、碰頭會、推進會,從謀劃建立工作機制、編制完善工作方案、研究解決扶貧開發遇到的重大問題到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建設都親自過問、督促落實。成立了精準扶貧指揮部,縣委書記、縣長任總指揮;各鄉鎮成立了精準扶貧雙聯工作站,各貧困村都成立了精準扶貧雙聯工作室,形成了全縣上下同心共抓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強大合力。
二要明確職責要求,在精準扶貧中主動作為。面對當前新常態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新要求,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特別是貧困地區的黨委政府,必須上下協調,將扶貧工作細化落實到村到戶到人,有效整合社會各類扶貧資源,協力推動扶貧攻堅工作。秦安縣針對“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縣情實際,把扶貧攻堅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最緊迫的工作、最艱巨的使命來抓,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有序開展。一是政策宣傳到位。堅持點線面結合,進行廣泛宣傳。二是精準識別到位。把建檔立卡作為精準扶貧的最基礎工作來抓,嚴把“九道關口”,動態管理,精準識別。三是力量整合到位。調動31個成員單位工作力量,形成攻堅合力。組建了193個由685人組成的駐村幫扶工作隊,實現了貧困村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年輕大學生干部)和農業科技人員“三個全覆蓋”。四是經費投入到位。今年以來,縣財政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31億元。五是制度規劃到位。出臺了秦安縣精準扶貧“1+17”對接方案和飲水安全等9個作戰圖,制定了30項貧困村支持計劃分年度實施表,為掛圖作戰、精準幫扶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精準扶貧中善于作為。精準扶貧是當前全國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作為組織實施落實的縣鄉兩級黨委、政府,要正確處理上級扶持和自身努力的關系、扶貧開發與自身經濟發展的關系、爭取外力支持與強化內生動力的關系、干部幫扶與群眾努力的關系,調動一切工作力量。同時,當前的精準扶貧工作具有政策性強、工作標準高、要求嚴格的特點,謀劃好、推動好本縣區、本鄉鎮的扶貧開發工作,就必須在把握“上情”和掌握“下情”上下功夫,要自覺做到吃透上級精神,及時認真地學習領會中央和省市精準扶貧方面的有關精神和要求,結合本縣區、本鄉鎮扶貧開發工作的具體實際,抓好任務落實。
四要狠抓任務落實,在精準扶貧中創新而為。伴隨著扶貧攻堅進程的不斷深入,各種新的問題會不斷出現,要有敢為人先的精神,發揮廣大干部群眾的聰明才智積極解決。今年,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秦安縣積極實施探索,特別是在教育扶貧、金融扶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教育扶貧方面,在隴城鎮投資2916萬元,建設了占地15畝、總建筑面積1.12萬平方米的隴城教育園區,作為秦安縣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和教育精準扶貧試點,采取“學生不動、教師動”的全新理念,集中全鎮8所小學12個教學點的142名教師,變學生“走讀”為教師“走教”,為穩定農村教師隊伍、解決貧困山區學生上學難、實現區域內教育均衡發展探索出新的途徑。金融扶貧方面,按照定額給付、先行報銷的原則,建立了農村“兩保一孤”(一二類低保戶、五保戶和孤兒)特困群體支付入院前期費用的保障機制,為3.43萬人投保343萬元,確定被保險人意外身故金保額1萬元,30種重大疾病定額提前給付2萬元,這也成為全省金融精準扶貧的一項創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