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響沖鋒號 打出組合拳
——秦安縣精準扶貧工作多措并舉強力推進
![](/Files245/BeyondPic/2015-6/29/20150626044316676.jpg)
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會議和全市扶貧攻堅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會議之后,秦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堅持從嚴從細標準,精心謀劃落實舉措,積極創新實踐,全力推進精準扶貧各項工作。
及時傳達學習,深化思想認識。及時召開全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會議,傳達學習省、市會議精神,安排部署工作任務。全縣各級各部門把學習好、落實好省、市會議精神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對省上出臺的“1+17”、市上出臺的“1+18”精準扶貧工作方案認真研究,領會要義、把握實質,不斷深化對縣情鄉情村情的認識,全面分析研究扶貧攻堅中的重大問題,有力增強了全縣干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堅定了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靠實工作責任,形成強大合力。實行黨政一把手扶貧責任制,建立縣級領導包抓鄉鎮扶貧攻堅制度。縣上成立了精準扶貧指揮部,縣委書記、縣長任總指揮,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政協主席、縣委副書記任副總指揮,下設服務中心和9個工作部,服務中心設在縣扶貧辦;鄉鎮成立了精準扶貧雙聯工作站,縣級包鄉領導任站長,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任副站長;貧困村成立了精準扶貧雙聯工作室,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任主任。
編制完善方案,實現掛圖作戰。召開全縣“1+18”和8個作戰圖制定工作會議,由各牽頭單位負責,配合單位協助,緊扣“六個精準”,彌補短板、強化弱項,圍繞全縣3個特困片帶、193個貧困村,最大限度整合項目資金,精準把握政策環節,主動對接省、市專項方案,科學制定“盯到鄉、定到村、扶到戶”的精準扶貧措施,把各類項目全部列入省市縣精準扶貧專項規劃之中,確保政策銜接一致、數據口徑統一,形成一套綱舉目張、內容全面、措施到位的精準扶貧“組合拳”,為實現掛圖作戰,進行“一對一、點對點”的精準幫扶打下堅實基礎。
堅持動態管理,摸清貧困底數。按照對象精準的要求,建立嚴格的把關機制,逐一識別、準確確認、動態調整,具體操作上堅持有進有出,將因災、因學、因病等返貧人口和因政策執行、工作偏差導致真正符合條件而未納入人口,經識別確認后納入建檔立卡范圍,將已經達到脫貧標準的貧困人口和上次進入的不符合條件的人口退出;堅持群眾評議,嚴格執行“兩公示一公告”工作程序,確保公開、公正、透明;堅持“一把手”負責制,由鄉鎮“一把手”帶隊,抽調駐村幫扶工作隊、鄉村干部、雙聯干部組成工作組,進村入戶,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開展工作。按照精準扶貧戶、政策保障戶、鞏固提升戶三個類別,對所有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和區分,通過動態管理、精準識別,實現了對象精準。
緊盯目標任務,明確脫貧時序。緊緊圍繞全縣2017年基本消除貧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從2015年到2020年,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堅、后三年鞏固提高的階段安排,明確脫貧“時間表”,制定到村到戶減貧增收“任務書”。鄉鎮層面,截止2014年底已脫貧4個鄉鎮,2015年實現1個鄉鎮整體脫貧,2016年實現4個鄉鎮整體脫貧,到2017年底,全縣17個鄉鎮全部脫貧。村級層面,截止2014年底已脫貧14個村,2015年實現31個村整體脫貧,2016年實現59個村整體脫貧,到2017年底,全縣193個貧困村中164個村實現整體脫貧。
狠抓督查考核,促進任務落實。健全精準評估機制,制定印發了《秦安縣扶貧攻堅工作業績考核評價辦法》、《秦安縣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秦安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監管體系建設方案》、《秦安縣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員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考核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干部“逢提必下”制度,確保所有貧困村、貧困戶都有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確保每項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做到精準幫扶,不脫貧不脫鉤。建立健全減貧“摘帽”激勵政策,堅持在扶貧攻堅主戰場上考驗干部、評價干部、發現干部、選用干部。把精準扶貧作為“工作落實年”的重要內容,真督實查、跟蹤問效,嚴格考核、嚴肅問責,促進了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秦安縣扶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