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45/BeyondPic/2015-4/30/1504301624d3eaaa97fa227c92.jpg)
每年的陽春三月,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隴城鎮都要舉行一場女媧祭祀活動。經過歲月的歷練,時間的洗禮,2010年,蘊含著歷史文化底蘊的女媧祭祀儀式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處秦安縣城45公里的隴城鎮,相傳為女媧出生之地!芭畫z,風姓,生于成紀,長于風臺,是伏羲的妹妹,母系氏族社會的首領”。據《水經注》記載:秦安縣城北面,山上有女媧祠,此地有風姓命名的風溝、風臺、風瑩等地名,媧皇、鳳尾、龍泉等村名,傳說女媧生于風溝,長于風臺,葬于風瑩。在風溝懸崖上至今還有一處深不見底的女媧洞,鎮北門外有一口大井,世稱龍泉,據傳是女媧摶土造人用水之泉。鎮南門有一座氣宇軒昂、雕梁畫棟的女媧廟,大殿正中有女媧氏塑像,生動再現了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情景。該景點為“尋根訪祖”旅游線上的重要景點之一。
祭祀盛會祭拜的是中華民族的一位人文初祖,也是神話傳說中為數不多的女性始祖之一:人首蛇身的女媧女神。一種流傳甚廣的傳說認為,遠古時代,蒼天破而降雨不止,洪水泛濫,于是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積蘆灰而止水。她又利用黃泥參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類。女媧、伏羲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漢族和其他一些兄弟民族的共同始祖神,被列入“三皇”之中!洞呵锓甭丁分休d“雨不霽,祭女媧”。秦安隴城女媧祠的建造年代,目前可追溯到秦朝,距今已有 2000多年的歷史。1986年,天水放馬灘出土秦墓木板地圖,其中繪制葫蘆河的2號圖標有一亭形物。據學者考證,此亭形物為女媧祠。
![](/Files245/BeyondPic/2015-4/30/15043016248df2cd16910e6d80.jpg)
1989年,隴城鎮百姓為了紀念女媧,自發籌資在原址重新建起一座仿古式女媧大殿。每年的正月十五,虔信女媧的人們都要來廟里進香拜祭。后來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祭祀儀式。
舉辦祭祀的意義在于弘揚中華民族尊敬祖先的傳統美德,強化大家對同一個中華文化的認同。女媧祭祀活動最熱鬧時有5省28個縣 170多個村落的群眾來觀看民祭活動,最多的一年有15萬多人。
女媧祭祀儀式,正逐漸成為許多人了解秦安歷史文化的一扇窗口,使更多的人認識了秦安歷史淵源,文化發展。也讓許多的人開始專注于女媧文化的研究。女媧祭祀也正在成為一張屬于秦安的非物質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