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44/BeyondPic/2015-3/25/150320213877fbce8054c8add6.jpg)
今年以來,秦安縣按照從嚴治黨的要求,認真貫徹省、市組織工作和基層黨建工作會議精神,緊貼秦安實際,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一次性拿出600萬元,著力改進和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突出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愛幫扶機制、村黨組織書記專職化試點、“巡回黨校”送教下鄉三項重點工作,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一、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愛幫扶機制。為了增強廣大黨員的榮譽感、歸屬感和認同感,進一步激發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健全完善了黨內激勵關愛幫扶機制,重點是設立五項基金,建立五項制度。五項基金,即:一是設立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獎勵基金。每年拿出10萬元表彰50名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二是設立老黨員生活關愛基金。每年拿出50萬元,對年滿80周歲的農村黨員和未享受離退休待遇的城鎮居民黨員,按照每人每月5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同時,對孤寡老黨員免費安裝呼叫器。三是設立農村老黨員合作醫療補助基金。每年拿出30萬元,為70周歲以上的農村老黨員代繳合作醫療。四是設立生活困難黨員幫扶救助基金。每年拿出20萬元,用于補助因患重病、傷殘以及遭受嚴重災害或事故等原因導致生活困難的黨員。五是設立黨員創業基金。每年拿出30萬元貼息資金,貸款300萬元,扶持100名黨員創業,每人限貸3萬元,貼息兩年。五項制度,即:一是建立授予老黨員榮譽證書制度。黨齡為50年以上的黨員,以十年為層級,統一印制頒發“光榮在黨50年(60年、70年等)”榮譽證書。同時,積極推薦先進分子和優秀骨干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職務,增強他們的的榮譽感。二是建立黨員教育管理制度。以縣鄉黨校、巡回黨校、職校、遠程教育站點、黨員活動室為主陣地,加強黨員培訓。對流動黨員通過建立流動黨員微博、QQ群,在流動黨員集中地建立黨組織等方式,讓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深入開展黨組織目標責任制、年初黨員服務承諾制、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和黨員掛牌上崗等主題實踐活動。三是建立健全黨內談心談話制度。開展“六必談”,即:黨員取得成績時必談、思想困惑時必談、工作困難時必談、生活困境時必談、發現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時必談、受到批評或紀律處分時必談,使黨員及時感受到組織上的關懷和幫助。四是健全走訪慰問制度。開展“六必訪”,即:重大節日必訪、生病住院或亡故必訪、家庭受災或發生意外必訪、生產生活遇到困難必訪、有思想情緒或意見建議必訪、作出突出貢獻或受到表彰獎勵時必訪。同時,對老黨員實行“一對一”定期走訪慰問。五是建立黨內結對幫扶制度。結合“雙聯”行動,以“部門幫村、黨員幫戶”為抓手,積極開展黨組織結對共建、黨員結對幫扶、黨員志愿服務行動等活動,做到黨員不脫貧,幫扶不脫鉤。
二、推行村黨組織書記專職化試點。以“書記抓、抓書記”為重點,從提高待遇、強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在全縣85個村開展村黨組織書記專職化試點工作,變“兼職”為“專職”,有效激發和調動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干事創業的熱情和活力。一是在職有干頭。從提升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待遇保障抓起,工資待遇由工資由“基礎工資+星級工資+績效工資構成,基礎工資每人每季度2000元,星級工資劃分若干檔次,在每年“七一”進行發放,每星級500元,最高達到3000元,績效工資根據村人口數量和年度考核結果核定,年底發放,最高可達到每年13000元,工資納入縣財政預算,使專職化村黨支部書記年最高工資可達2.4萬元。縣鄉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退休干部職工到村擔任黨組織書記的,每年年終根據年度考核結果由縣財政發放交通、通訊補貼,最高數額每年8000元。二是退職有盼頭。實行離任生活補貼與養老保險相結合的方式,在職村黨組織書記每年辦理養老保險;年滿60周歲、連續或累計任職20年以上、正常離任的村黨組織書記每年發放離任生活補貼。任職20-30年的1000元/年; 30年以上1200元/年,年終一次性發放。三是干好有奔頭。對年度考核“優秀”的村黨組織書記,優先推薦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選;每年評選20名“優秀黨組織書記”進行表彰獎勵。縣鄉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到村擔任黨組織書記的,任職期滿,考核優秀、成績突出的,同等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專職化村黨組織書記參照鄉鎮機關干部管理,工作時間同黨政機關相同,實行朝九晚五坐班制,鄉鎮黨委負責監督考勤,組織部定期隨機抽查、暗訪,考勤表和工作日志按月上報。年底向鄉鎮黨委進行述職。實行目標管理,并與績效報酬直接掛鉤,促使村干部主動改進工作方法,更好地服務群眾。
三、創建“巡回黨校”開展送教下鄉。針對廣大黨員群眾集中難、教育培訓覆蓋難的實際,采取創建“巡回黨校”定時定點送教下鄉、送學上門的形式,把培訓觸角向基層一線延伸,著力解決鄉村黨員干部集訓難、調訓難的“瓶頸”,重點通過四項措施來落實。一是“專職+兼職”并用,建好師資隊伍。堅持整合資源,實行部門聯動,以縣委黨校教師為主體,內聘10名縣級領導和50名縣直部門理論功底深、專業技術強的各類專家和業務骨干,30名“土專家”、“田秀才”,外聘10名縣外專家,組建“巡回黨校”師資庫。購置教學設備,配備專門車輛,組成兩組開展培訓,每組確定理想信念課題組、政策法規課題組、實用技術課題組三個課題。二是“配菜+點菜”并舉,開展訂單培訓。緊扣基層關注,貼近黨員需求,按照易組織、易管理、方便培訓的原則,合理設立“巡回黨校”農村教學點。推行統一“配餐”和按需“點餐”送教方式,突出共性培訓和個性培訓兩個方面,共性內容包括政策理論、經濟發展、形勢任務及實用技術等,共涉及4大項36個科目,專門制作培訓課件34個;個性培訓由鄉鎮組織受訓對象根據需要提前“點菜”,自主確定培訓專題,做到點“單”上“菜”,有的放矢,使發展需求、崗位需求和群眾需求有機統一,增強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三是“分散+集中”并重,創新培訓方式。結合各鄉鎮黨員需求和農時節令,合理安排培訓時間,每月在每個鄉鎮至少培訓兩次,農忙時組成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實地指導;農閑時定期集中巡回上課,每次舉辦3-4個不同層面、不同主題的培訓班。在培訓方式上,采取案例式、互動式、討論式、情景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開展現場指導,答疑解惑,同時,將“巡回黨校”與農村遠程教育平臺有機結合,每周五下午3點結合全縣重點工作、中心工作和黨員群眾需求,精選課題,在縣遠程辦“視頻課堂”進行網絡培訓。四是“考核+管理”并行,保證培訓質量。從健全制度強化管理入手,制定出臺鄉鎮黨委書記帶頭講黨課、考核督查、教師教學質量評估、信息反饋等培訓和管理辦法11項。把巡回黨校培訓工作納入黨建目標考核體系,建立黨員參訓臺賬和師資隊伍管理臺賬,加強動態考核管理。(卜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