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秦安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11132”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改革創新,突出特色產業、重點項目、基礎設施、商貿流通、文化旅游和生態文明六大建設,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從即日起,縣委外宣辦、縣新聞中心在中國?秦安網開設【凝心聚力譜新篇】專欄,宣傳報道2014年秦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的可喜成績,進一步激發全縣上下干事創業的熱情,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力量,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秦安再創佳績。
【凝心聚力譜新篇】
凝心聚力辦實事 千方百計惠民生
——秦安縣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綜述
在秦安大地上,惠民之風強勁,民生之音鏗鏘,吹暖了老百姓的心窩,奏響了和諧發展的新樂章。2014年,秦安縣委、縣政府把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解決廣大群眾最急迫、最關心的現實問題入手,重點圍繞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社會事業和提高民生保障能力,集聚各方力量,興辦了一系列惠民實事,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贊譽。
著力構建暢通交通網,切實解決城鄉行路難問題。2014年,秦安縣大力推進秦南路改擴建工程,至目前,住宅類房屋征收工作已基本完成,敷設雨水主管道1100米、污水主管道1200米,砌筑檢查井40座,栽植道牙1800米,修建擋土墻270米,工程建設進展良好。該縣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興國文化廣場提升改造工程,何川路、尚文路、和諧路鋪油工程,街亭古戰場漢亭和步道基礎工程,興中路和侯王路硬化工程等,城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同時,秦安縣還把加快農村道路建設作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工程來抓,2014年,屬于全縣路網改建重點項目的仁大至葉堡公路改建工程,截止目前共征用土地180畝,拆除房屋62戶,完成23公里路基工程和部分排水、涵洞、防護工程。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項目64條156.2公里,另有通暢工程96條201.8公里目前完成施工設計工作。為打通交通瓶頸,優先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社會效益廣的項目,秦安縣實施了一部分計劃外農村公路硬化項目,先后建設完成了興豐至中山公路、侯辛至王鋪公路中段等。侯王公路中段的實施,使縣道侯王公路58.8公里全線暢通,打通了秦安西北部交通瓶頸。興中路硬化工程的實施,有效解決了秦安南北部群眾行路難、運輸難問題。
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鄉村群眾飲水困難。2014年,秦安縣以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實現飲水安全為目標,以提高農村飲用水質量為重點,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將其列入為民辦實事辦好事項目之一,先后實施了興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中山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目前,興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埋設輸水鋼管17800m, UPVC管道90800m,PE管道456760m,建各類閥門井605座,完成了興豐鄉、王尹鄉、云山鄉3鄉鎮26個行政村8200戶的入戶安裝工作;中山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完成水源工程、水廠主體工程,完成安裝凈水設備和機電設備,完成投資1853萬元,目前正在進行水廠院落硬化、上水管道安裝工作。
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努力改善辦學條件。2014年,秦安縣共爭取到幼兒園項目、教師周轉房項目、薄弱校改善辦學條件項目和轉移支付危房改造項目等各類項目建設資金12835多萬元。完成了7所薄弱校校舍改造、好地中學校安工程、秦安職業學校綜合樓、秦安二中普通高中改善辦學條件等項目建設任務。順利完成吊灣中學、魏店中學高中部的撤并工作,教育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促進了區域內教育事業均衡發展。根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全縣實際,組織力量,進鄉入校,實地勘驗,科學規劃,認真編制《秦安縣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實施方案》,大力消除D級危房校舍11020平方米。
加快城鄉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14年,全縣實施的35所村衛生室建設項目已完工7所,在建28所;中山中心衛生院等6項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和周轉宿舍建設項目,正在進行環保評估和建設方案的制定。嚴格落實《秦安縣醫療設備購置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共采購固定資產47.72萬元,醫療設備88.63萬元,有效提高了設備的使用效益,確保了醫療質量安全。開展了支援舟曲工作,成立了支援舟曲縣武坪鄉衛生院領導小組,派人到武平鄉衛生院開展幫扶調查,制定了幫扶5年規劃,確立了捐贈設備、培訓人員、引進藏醫藥技術、發展藏藥中醫藥種植的幫扶思路。2014年,全縣參合人數56.41萬人,參合率98.60%。至10月底,全縣共補償農民總數413267人次,補償總金額13908.86萬元,參合農民受益面73.33%。
大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確保農村特困戶住有所居。2014年,秦安縣把解決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問題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成立了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科學制訂實施方案,實行縣、鄉、村三級包點責任制。建房對象確認程序由危房改造戶提出申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鄉鎮審核、縣危房改造辦審批和結果公示五部分構成,確保全過程公平、公正、公開。同時,建立危改戶“一戶一表一卡一檔”制度,做好檔案管理。并配備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專業人員,逐鄉、逐村進行質量巡查和技術指導,全程跟蹤管理,嚴把工程質量關,確保農村危房改造戶住上“放心房”。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切實解決住房難問題。2011年實施的秦南惠民小區2400套廉租住房、2012年實施的福潤花園474套經濟適用住房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設。由于廉租房、經濟適用住房在同一地塊,根據設計要求,附屬工程需要同時開工,該縣及時聯系省設計院專家對該區域附屬工程進行了施工圖設計。目前,地下管網基本完成,供熱工程已做好銜接工作,其它工程正在加快進行。2014年棚戶區改造項目和全縣城南片區綜合改造項目相結合,計劃建設住房752套,11.94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三通一平”,即將開工建設。發放公共租賃住房租賃補貼1800戶,發放金額500.3萬元。
實施創業就業優惠政策,著力擴大和穩定就業。秦安縣全方位開展就業援助活動,創新技能培訓新模式,全面落實婦女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全力推進全民創業工程,多渠道、多形式擴大就業。2014年,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8030人,新增小額擔保貸款3775萬元,新增小額擔保貸款基金130萬元;完成職業技能培訓5904人,完成創業培訓93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9%,低于年度控制指標。同時,全縣開展勞務培訓3.401萬人。2014年底,全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31.68萬人,參保率達到98.95%。登記回鄉創業人數788人,境外就業人數660人。全縣已輸轉農村剩余勞動力11.18萬人,創勞務收入15.8億元。
民生為重,百姓至上。一項項惠民之舉、一樁樁利民實事,猶如涓涓清流滋潤著百姓的心田,如一屢屢陽光,灑遍了秦安城鄉,也溫暖著秦安人民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