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間馬年春節就已經來了。如今,網絡已成為人們過年時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春節,互聯網上的年味兒更加濃厚,網絡拜年、網絡春晚、網上購置年貨……尤其是網絡微博,更成為了人們秀幸福、贈祝福、共享歡樂的新的交流平臺。
“微過年”成新寵
年夜飯、拜年、壓歲錢,是過春節的“保留節目”。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網絡成為很多人節儉過年的途徑:用微信送祝福,拍張照片在微博上曬“光盤”年夜飯……人們把這些變化稱為“微過年”。年要過得好,更要過得“潮”,很多年輕人利用網絡過了一個溫馨節儉年。
大年三十不到下午5點,29歲的黃女士的手機就已經收到四十多條拜年短信了。“每年我都挺愁的,隨便找一條群發吧,顯得沒誠意,可一條一條單獨回復,又覺得太麻煩。”黃女士說,“今年有微信太好了,對著手機說幾句話,祝福就送出去了,聽到的人還會覺得很親切。”在歷經登門拜年、賀卡拜年、電話拜年、短信拜年之后,今年以語音、視頻等為主導的QQ、微信、微博祝福已成為年輕人的新寵。筆者在新浪、搜狐等網站的微博頻道看到,很多春節祝福活動受到歡迎。搜狐網的“新春大拜年”、“春節聚愛一起回家”等都有千人響應,通過微博送出新春祝福。
“團購”年貨成時尚
只需要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年貨就送到了家門口。在縣城某機關單位上班的王女士今年的年貨基本上都是再網上購置的,“網上年貨商品介紹詳細,活動折扣一般在5到8折,比實體店便宜,還可以省去逛超市排隊的時間,我只需要晚上吃過飯在家點點鼠標就可以搞定。”
據悉,不少購物網站從1月初就推出了“團購年貨”的活動,甚至開設了團購年貨專區,打出“五折封頂”、“年貨一折起”等字樣。年貨品種從衣服、家電到糖果、酒水、日用品、地方特產等,吃穿用“一應俱全”。
“今年春節前的網購量與去年相比增長了10%左右。”正在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分揀室分揀包裹的劉先生告訴記者,“目前,秦安快遞市場基本保持平穩,沒有出現爆倉現象。”
“光盤行動”成習慣
與往年不同的是,在“光盤行動”的影響下,許多市民紛紛表示表示,今年要從餐桌上做起,過個節儉年。“以前每逢春節,我和家人都是到酒店過除夕,今年我們決定在家里過,全家人一起包餃子,吃多少做多少,拒絕浪費。”家住建秦小區的王大媽告訴記者,她的提議得到了全家人的贊同和支持。大人孩子們一起聊著天包餃子,既能體驗濃濃的年味兒,又歡樂節約,可謂一舉多得。
而到飯店吃年夜飯的許多市民也表示,要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家住御景華庭小區的劉敏說,因為大年初一全家十幾口人要大聚餐,為了方便,就在飯店訂了餐,最后吃不完的飯菜都打包回家了。不少飯店的服務人員也高興地說:“今年人們宴請的觀念改變了很多,一方面是人們在點菜的時候,大家都強調少點;另一方面餐后大家不再羞于打包,反倒把打包當成了一種很光榮、很時尚的行為。”個別酒店也表示,他們的餐后垃圾明顯減少,最少時比往年減少一半多。
“網絡春晚”共聯歡
網聚正能量,傳遞“中國夢”。眼下,“網絡春晚”以其更開放、更輕松的特點,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2014年網絡春晚以“2013網絡熱度榜”的揭曉和發布為線索,融匯線上征集和聯歡會兩大內容架構,用火爆流行的網言網語,用新奇特的節目內容,用科技先進的技術,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講述百姓尋夢的故事,展示百姓追夢的奮斗歷程,匯聚百姓圓夢的力量。
與“網絡春晚”一并流行起來的,還有“網絡守歲”。顧名思義,這是在網絡虛擬空間和平臺上度過除夕之夜的行為。“網絡守歲”一族大多是30歲以下沒法回家的年輕人,除夕之夜,他們就守在電腦前,移鼠標、敲鍵盤、發帖子、貼照片、聊話題,在網上沖浪的快感下迎接新春的到來。“我已經五六年沒看春節晚會了,上網玩更有趣。”一名天涯社區上的網友說到。
對很多人來說,網絡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過春節也不例外。在互聯網上,紅火的過年氣氛感染著每個網民,在真情、感動、快樂與真實中人們盡情享受著一個充滿活力的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