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38/BeyondPic/2013-8/1/20130801105911944.jpg)
(中山鄉馬鈴薯晚疫病防治現場)
進入7月份以來,秦安縣降雨異常偏多,土壤和空氣濕度較大,加之全縣馬鈴薯品種大多抗病性較差,致使馬鈴薯晚疫病普遍發生。
據縣植保站7月27—30日調查,全縣馬鈴薯晚疫病發生15.5萬畝,平均病田率73.2%,病株率11.2%,病葉率9.5%,發生程度明顯重于去年同期,主要發生在王鋪、魏店、中山、云山等鄉鎮的二陰半山區和高山區。王甫郭岔一地塊病株率高達90%。
從當前秦安縣馬鈴薯晚疫病發生情況及品種布局、氣象預報(7至9月份全縣降水偏多,氣溫略高)、等因素綜合分析,對馬鈴薯晚疫病的侵染和擴散蔓延極為有利,全縣馬鈴薯晚疫病呈中度偏重至大流行的態勢,形勢十分嚴峻,防控工作刻不容緩。
縣農業局及時下發緊急通知,并把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到“抗災保糧”奪豐收的一項政治任務來抓,當作今年農民增收的一場硬仗來打,迅速下發省撥甲霜靈錳鋅等防控農藥6噸,有力推動了防治工作的全面開展。同時,縣植保站組織機防隊大力開展統防統治,動員和指導群眾開展群防群治,有效遏制病害快速蔓延的勢頭,最大限度減輕病害造成的損失。由于領導重視,認識明確,組織有序,措施得力,目前,全縣馬鈴薯晚疫病防治工作正在有力、有序的開展。
![](/Files238/BeyondPic/2013-8/1/20130801105910867.jpg)
(玉米大斑病防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