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動全縣非公有制經濟跨越發展,宣傳報道秦安縣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措施、成功經驗、重大成效和先進典型,推動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領導干部思想的大解放和觀念的大更新,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縣委外宣辦、縣新聞中心在中國·秦安網開設【非公跨越】專欄,推出【發展非公經濟促進轉型跨越】系列報道。
【發展非公經濟 促進轉型跨越】系列報道之四
秦安縣市場建設成效顯著
近年來,秦安縣委、縣政府把建設市場、培育市場和發展市場作為搞活商貿流通、繁榮縣域經濟的一項基礎工程來抓,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形成了以興國小商品市場為龍頭、城區各大專業市場為主體、鄉鎮市場為補充的市場格局。截至2012年底,全縣各級各類市場達到47個,其中批發市場17個,社區市場6個,超市4個,集貿市場15個,綜合市場3個,交易點2個。市場占地總面積600.96畝,總建筑面積10.87萬平方米,市場建設總投資16863.1萬元,全縣市場年交易額約6.98億元。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秦安人靠“貨郎擔”精神建成了興國小商品市場,在該市場的帶動下,經過近二十年的快速發展,興茂綜合、輕紡商城、西川木材、生資超市、家俱裝飾材料、秦安縣蔬菜批發市場等專業批發市場相繼建成運營;成紀商廈、景園品牌服裝城等幾家購物超市建設初具規模;成紀娛樂城、隴城綜合、郭集農貿、云山小百貨等城鄉特色市場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城區社區市場也有了新的進展。各種市場的逐步建設完善,進一步促進了全縣非公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市場建設在數量上有進展,規模上有發展,檔次上有提高,標志著秦安市場建設已開始由綜合市場向專業市場、批發市場、社區市場、自選購物超市轉變。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場格局,全縣市場建設工作繼續堅持“誰投資、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用活政策,放水養魚,優化發展軟環境,正確引導社會各方面參與市場建設,使社會力量參與市場建設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市場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市場運營日趨專業化,如興國小商品市場、輕紡城、鞋帽城、生資超市、蔬菜批發市場等,市場建設規模較大、檔次較高,主要經營小百貨、五金、建材、生資、輕紡織品、蔬菜等,市場特色鮮明。帶動了二、三產業的發展,由于市場的帶動,近年興國鎮旅店、商店及其它服務行業如餐飲業、運輸業發展迅速,依托市場直接或間接的解決了5.7萬多人的就業問題。全縣的絨線、毛毯、塑料制品、文化用品、膠鞋、成衣、針織、果品等產品,不同程度地依托各個市場銷往新疆、青海、西藏、寧夏等省區,較好地發揮了市場帶流通,流通促發展的作用。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不少個體工商戶在積累了資金,掌握了信息、技術后,將投資視線轉入到農業領域,依托林果業、養殖業、種植業辦起了一批農副產品加工、儲藏、運銷、規模養殖及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園區,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市場的發展,使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對農業生產的投資不斷擴大,加快了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和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促使農業產業結構趨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