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訪槐廟村
甘肅日報記者 趙建卿
如今,每天一大早,在秦安縣郭嘉鎮槐廟村文化活動廣場上,就會聚集不少晨練的村民。他們有的捶背扭腰,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運動。“我們村的村級活動場所在全縣都是數一數二的,鄰近村子的群眾都非常羨慕。”71歲的陳國英老人一邊鍛煉,一邊自豪地對記者說。
陳國英是一位民辦轉正的退休教師,每天都和老伴來村里的小廣場走走看看。陳國英回憶說,自全省開展雙聯行動以來,聯系單位蘭州城市學院出資30余萬元,幫村里建起了一棟面積320多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而且還建成了占地4畝多的文化廣場,配備了籃球架、乒乓球臺、健身設施。
初春的陽光帶著融融的暖意,透過文化廣場一側便民超市的明凈玻璃,照著擺放整潔的貨架。陳國英晨練后來到超市,從貨架上挑選了幾件常用的生活用品就準備回家了。
“陳老師,你給你家文祥說一下,今年的糧食直補下來了,趕快去領!”剛進超市買東西的村黨支部書記趙方田笑著對陳國英說。
陳國英的二兒子文祥是二女戶,享受著國家計劃生育補貼。陳國英每月也有2300多元的退休金。她對記者說:“能享受的好政策我們都趕上了。”
陳國英說,這幾年,槐廟村的變化太大了,村前的河上架起了一座嶄新的大橋,村里1公里多的主道已經硬化為3米多寬的水泥路了,一棟棟新房也拔地而起,面貌煥然一新。
“我們村的主導產業是蘋果,以前收益不好是因為不會貯藏,延長不了果子的‘壽命’。現在村里有保鮮的大型氣調庫,不怕賣不了好價錢!最近,保鮮的蘋果已陸續運到春節市場去銷售了!”陳國英對記者說。
槐廟村是秦安縣果品貯藏的集中區域之一。據了解,近年來,槐廟村通過招商引資和整合扶貧資金,廣泛吸收民間資本,吸引各地客商在這里投資興建果品氣調庫,實現了貯藏增值,延長了產業鏈條,增加了果農收入。截至目前,村里已建成果品氣調庫29座,總投資3800多萬元,占地總面積為87.4畝,一次性貯藏總容量為4萬噸,年交易總額達3.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