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悠悠萬事,民生為重。即將過去的2012年,秦安縣委、政府堅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為加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落實惠民實事,書寫了催人奮進、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從即日起,縣委外宣辦、縣新聞中心在中國•秦安、秦安新聞網開設【民生答卷】專欄,從關涉廣大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住房、行路、飲水、文化、教育、就業等方面進行系列報道,著力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民生工程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弘揚中醫文化 構建和諧醫院
——秦安縣中醫院全力打造老百姓自己的醫院
![](/Files236/BeyondPic/2012-12/16/20121216012700879.gif)
秦安縣中醫院成立于1985年3月,是一所突出中醫藥特色、中西醫結合的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全院占地面積17848平方米,現有職工335人。有省級重點中醫專科1個(急診科)、在建省級重點中醫專科2個(腎病科、兒科),在建全國農村重點中醫特色科室1個(針灸康復科)。醫院擁有螺旋CT、彩超、CR、腹腔鏡和C型臂等先進的診療設備,是甘肅省中醫學院、甘肅省中醫學校、天水市衛生學校的臨床教學醫院。
![](/Files236/BeyondPic/2012-12/16/20121216013922499.jpg)
自秦安縣創建全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工作示范縣工作開展以來,縣中醫院作為建設單位,積極按照上級部門的相關文件及精神,結合自身實際,先后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創建活動。成功舉辦了慶祝“5.12”護士節暨中醫醫護知識競賽活動;先后編纂了《中醫適宜技術推廣手冊》和《治未病小常識》等宣傳資料;在針灸康復科開展了“蠟療”和“冬病夏治”等非藥物適宜技術項目;組織中醫藥骨干對部分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醫務人員進行了中醫藥理論的培訓和指導等;在院內開展了中醫師帶徒工作;建成了具有仿古造型的新大門和花園等等,營造了濃郁的中醫藥工作氣氛,有力地推動了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
![](/Files236/BeyondPic/2012-12/16/20121216013955470.jpg)
在人才隊伍培養與學術建設方面,秦安縣中醫院不斷加強在職人員的培訓和學歷教育,采取“送出去、請進來”、開展中醫師承教育活動和舉辦業務講座等方式,加大了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力度。秦安縣中醫院不斷請進上級醫院眼科、骨科專家開展各類手術,舉辦中醫護理知識講座。并派出本院醫務人員分赴天津、廣州、蘭州等地三甲醫院參加進修深造,積極參加省內外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及“中醫師帶徒”活動。縣中醫院積極組織廣大醫務人員參加學術講座和中醫藥學術科研活動, 有30余篇專業論文被各級學術期刊刊登發表。
為全面提升醫院的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近年來縣中醫院按照上級有關要求,積極開展了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的創建評審工作,通過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縣中醫院的創評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各項創建指標均達到了上級的有關評審標準和要求,2012年4月,經過省市衛生主管部門的評審,秦安縣中醫院被省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同時,急診科經省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專家嚴格評審后確定為甘肅省重點中醫特色專科,腎病科、兒科也先后被省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甘肅省在建重點中醫特色專科,針灸康復科被省中醫藥管理局推薦為在建全國農村中醫特色專科。縣中醫院對在建重點專科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使這些專科的技術力量更加雄厚、專科特色日益明顯、人才結構日趨合理、診療操作不斷規范,各項創建指標基本達到或接近了上級的有關標準與要求。相繼有5名中醫專業技術人員被上級評為天水市名中醫,名院、名科、名醫的“三名”戰略在縣中醫院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Files236/BeyondPic/2012-12/16/20121216013627134.jpg)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為改善門診診療環境,縣中醫院于2008年下半年爭取到了總建筑面積7653平方米,總概算1825萬元,主體七層,局部八層,框架結構的門診綜合樓建設項目。門診綜合樓于2012年9月上旬正式投入使用,門診綜合樓投入使用以來,門診診療流程得到了進一步的規范,門診診療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滿足了醫院發展的需要和廣大門診患者的就醫需求。在設備建設方面,通過政府招標采購等方式,對部分診療設備進行了更新和添置,先后購置了胃鏡、C型臂、拍片機和中醫理療器械等醫療設備和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施,進一步滿足了醫院業務發展的需要。在其他硬件設施建設方面,總務科組織有關人員修建了兩個新的自行車棚、維修了醫院的圍欄、硬化了門診綜合樓前的院子、并在院內制做了具有仿古造型的花園等,營造了良好的醫院就醫氛圍 。
在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上,醫院長期以來院督促各科室組織廣大醫護人員認真學習了各級衛生工作會議精神、新的醫改政策、《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文書書寫規范》等政策、法律法規和本專業的業務知識,制定并實施了本科室常見病的中西醫臨床診療方案,加強了基礎醫療和護理質量,完善了醫療質量和安全的控制體系,規范了醫療文書的書寫和歸檔,并引導和督促廣大醫務人員嚴格執行醫療質量與安全責任制,有效地提高了醫療質量,減少了醫患糾紛,維護了正常的診療秩序。
在“新農合”和醫保工作方面,醫院按照上級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在對新農合和城鎮醫保患者目錄內診療費用進行報銷、中醫藥診療費用全額報銷和門診特殊病種診療費用報銷的同時,還結合自身實際,引導廣大醫務人員在部分疾病的診治中,大量使用中醫藥和針灸刮痧、冬病夏治等中醫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作用,較好地緩解了部分患者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就2012年,縣中醫院共報銷新農合患者5463人次,報銷總費用1344萬元,人均報銷2251元,報銷比例為66%。出院醫保患者285人次,報銷費用81.64萬元,人均報銷2045元。
如何讓傳統的中醫在現代社會重新煥發光彩,如何讓中醫院在現代社會擁有自己的競爭力?黨委書記、院長陳滿盛領銜的醫院領導班子一直在思考。“黨的十八大對衛生、對中醫藥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持續推動中醫藥事業科學發展是所有中醫藥人永恒的追求。我們將更加自覺地把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作為中醫藥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務,更好地服務于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衛生改革發展全局。把以人為本作為中醫藥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時刻把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作為中醫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服務,打造老百姓自己的醫院。”院長陳滿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