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漫步于秦安縣城,舉目眺望,縣城東部的泰山廟山體上,鑲嵌著無數顆色彩斑斕的“星星”,形如鳳凰展翅欲飛,一輪碩大的“月亮”,散發著柔和迷人的光芒,把整個縣城裝扮得美若仙境!來縣城看女兒的蓮花鎮好地村王大爺很有感觸地說:“這么美的夜景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沒想到現在我們秦安也有了!”這是秦安縣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一個縮影。
![](/Files236/BeyondPic/2012-12/7/20121207035433243.jpg)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任務,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將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依托區域優勢和特色地域文化優勢,極力打好產業文化發展的‘組合拳’,切實讓特色文化產業真正成為秦安經濟迅速發展的重要舵手,使秦安文化產業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秦安縣委書記王東紅如是說。
![](/Files236/BeyondPic/2012-12/7/20121207035433247.jpg)
文化是承載地方發展的底氣,也是彰顯地方“個性”的名片。為大力實施文化產業發展項目,著力打造秦安文化產業“特色牌”,秦安縣委、縣政府針對龍頭骨干企業少、文化產業規模小、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率低、投融資渠道窄的現狀和問題,將大地灣文化、伏羲女媧文化、三國文化及街亭古戰場遺址、名人名居文化和民俗古建“五大文化產業園”建設納入重要發展項目,并提出了“以扶持培育為主導,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品牌價值”的項目建設原則。同時,在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的進程中,該縣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依托歷史文化遺跡,著力打造全國尋根祭祖圣地、歷史文化古城、中國桃之鄉農業觀光及紅色旅游精品景點;通過開發大地灣彩陶、麥稈畫、編織工藝品等文化旅游產品,繁榮發展以秦安小曲、蠟花舞、女媧祭祀等為主的民俗演藝活動;規劃建設草編工藝品制作基地、彩陶工藝品制作基地以及西部民間民俗文化展示和影視拍攝基地;通過招商引資和項目爭取,建設秦安電子音像商貿城、秦安文化影視傳播有限公司等文化企業,逐步形成集廣告傳媒、工藝品制作和銷售、文藝演出、文化創意等為一體的多元化文化產業鏈,進一步提升全縣文化產業的檔次和規模。通過積極實施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力爭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0%以上,到2020年達到6.11億元。
![](/Files236/BeyondPic/2012-12/7/20121207035434422.jpg)
該縣在大力發展產業文化特別在實現民俗文化向產業文化的轉變過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截至今年11月底,已有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5項進入省級保護名錄,16項進入市級保護名錄。其中秦安小曲、劇目、高臺社火等相繼獲得國家級獎項,秦安縣和王尹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Files236/BeyondPic/2012-12/7/2012120703543474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