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議政謀發展
——政協秦安縣第十一屆委員會五年工作回顧之一
五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滄海一粟,彈指一揮間,如白駒過隙般稍縱即逝;五年,又代表著沉甸甸的分量和難以名狀的厚重。秦安縣第十一屆委員會任期的五年,既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民政協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五年。五年來,政協秦安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團結全體委員和各方力量,為秦安發展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一個個協商報告、一條條意見建議、一件件提案議案……凝聚了本屆常務委員會和全體政協委員的智慧和汗水,也見證了縣政協事業蓬勃發展的鏗鏘步伐。
五年來,秦安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擴大內需和“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等機遇,積極實施“四輪驅動”和“11132”發展戰略,統籌發展社會各項事業, 完成了“十一五”規劃預期目標,制定并實施“十二五”規劃,全縣呈現出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城鄉社會和諧穩定,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與此同時,縣政協常委會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秦安縣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旗幟,把握主題,按照“顧大局、構和諧、履職能、求實效”的工作思路,動員和組織政協委員圍繞中心,履行職能,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為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五年來,秦安縣政協按照“團結民主、求實鼓勁”的方針,堅持開好政協全委會、秦安縣政協主席會以及各種形式的專題協商會和委員約談會,圍繞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中的重大事項進行了廣泛的協商議政。
在每年召開的政協全委會議上,委員與縣委、縣政府領導和部門負責同志一起,就政府工作報告、計劃、財政報告、“兩院”報告和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進行全面協商討論。會議還通過大會發言、專題協商和委員聯組或小組討論等形式,組織委員就縣委重大決策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發表意見,獻計獻策。在全會期間,先后組織委員圍繞新農村建設、財源建設、民營經濟發展、人才強縣、城市建設與管理等20多個課題進行了大會發言。全委會閉幕后,秦安縣政協按照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及時邀請縣政府及有關部門通報全縣經濟運行情況和重點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先后就涉及全縣特色農業、縣域工業、商貿流通、勞務產業、城鎮化建設、文化產業、教育發展、醫療衛生和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議題召開常委會議29次,主席會議31次。常委們在全面知情的情況下圍繞議題展開討論,向縣委、縣政府提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同時,充分發揮主席會議重點協商的作用,主席、副主席就秦安縣城區規劃內學校布局調整和城南古文化保護帶規劃等課題,親自調研,并召開座談會和主席會議研究討論,形成意見建議,縣政府已采納并實施。去年3月,還圍繞制定《秦安縣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分別組織召開了教育、醫療衛生和文化旅游業發展3個專題座談會,通過認真分析討論,從發展定位、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人才引進與培養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以主席建議案報送縣委、縣政府決策參考。秦安縣政協還通過委員約談會、聽取意見會等協商形式,就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有關議題進行了專題協商,先后就黨代會報告征求意見稿、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十二五”規劃討論稿、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財政預算、基層組織建設、項目建設、重要人事安排等重大事項聽取政協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把政治協商納入了決策程序,為黨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圍繞中心獻良策
——政協秦安縣第十一屆委員會五年工作回顧之二
五年來,秦安縣政協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選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委員開展調研視察,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縣政協先后就全縣果品產業化、畜牧養殖業、勞務經濟、高中教育與管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小城鎮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農村低保、農村公路建設與管理、財源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市場建設、土地流轉、旅游產業等42個課題,組織委員開展了專題調研視察,形成調研視察報告42份,提出意見建議210余條。所有這些調研和視察提出的意見建議,都是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認真思考、周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的,體現了政協特色,凝聚了委員心血,為黨委、政府了解情況、研究問題、做出決策提供了民意基礎和智力支持。縣委、縣政府對秦安縣政協的調研視察報告非常重視,有些調研視察報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作了專門批示,要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積極采納,并付諸實施。
2008年,秦安縣政協緊貼林果支柱產業發展的實際,針對全縣果品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技術服務不到位、果園管理粗放、果品銷售有市無場、果品品牌保護意識不強、果品產業發展配套措施跟不上等問題,提出了科學建園,規范栽植;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建立健全管理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市場建設和服務,完善果品營銷網絡;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秦安果品品牌知名度等五個方面的意見建議,引起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作了重要批示,意見建議得到了采納和落實,有效助推了我縣林果支柱產業的發展壯大。 同時,秦安縣政協積極配合省、市政協就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的落實情況、農業結構調整、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惠民政策落實、循環經濟發展等課題開展調研視察活動33次,向省、市政協報送調研視察報告33份,提出意見建議260余條,得到了省、市政協的充分肯定和采納。
秦安縣政協在圍繞科學發展開展調研視察、建言獻策的同時,始終注重服務大局辦實事、出實力。一是注重配合抓工作。政協班子成員按照縣委的要求,先后積極參與了重點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退耕還林、計劃生育、創先爭優活動、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落實年活動等重點工作,深入到相關部門和各自聯系的鄉鎮開展調查研究,認真抓好工作落實。二是招商引資促發展。秦安縣政協先后組織召開了2次政協委員招商引資座談會,動員委員引資金、引項目。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由政協委員引進或參與引進了冠源果業等9個項目,引進資金2.5億元。三是關注民生辦實事。通過多方聯系,邀請河北省書畫家魏兵然、朱琳來秦安開展了書畫義賣活動,籌集善款2萬元,資助10名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 5.12汶川大地震后,立即向全體政協委員發出倡議,通過各種渠道捐款29.2萬元,向縣外受災群眾捐款21.3萬元,向縣內受災群眾捐款(物)折合人民幣7.9萬元。其中通過縣政協的2.5萬元捐款,根據大部分委員的意見,為葉堡鄉吳溝小學購置了課桌凳119套;積極聯系廣東省政協協調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為縣醫院捐贈價值5萬元的醫療藥品;與王玉茂委員聯系,為葉堡鄉東升村捐款10萬元,修建農路6.2公里;組織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100余人,在葉堡鄉新聯村唐帽山義務植樹2000余株,并捐助后續管理資金2000元;先后動員機關干部職工開展了為舟曲特大泥石流、玉樹地震受災群眾、貧困大學生和殘疾人捐款獻愛心等活動,捐款2.8萬多元;在全縣“兩基”迎國檢工作中,為葉堡鄉東升小學、新陽小學捐款2萬元。四是發揮優勢創特色。積極組織文化藝術、科技、衛生、農林界委員開展了4次“三下鄉”活動,為農民群眾贈送書畫作品8200余幅,診治常見病例2000多例,發放農村實用技術資料12000余份。
和衷共濟促和諧
——政協秦安縣第十一屆委員會五年工作回顧之三
五年來,秦安縣政協認真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通過各種形式,組織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參與政協組織的調研視察活動,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對黨委、政府和政協工作的意見建議。主動加強同各黨派、各團體、各階層、各族各界人士的聯系和交流,就一些事關發展的重大問題形成了共識,最大限度地促進了政黨關系的和諧,從政治 上有力地維護了縣委的重大科學決策,支持了縣政府的工作。
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秦安縣政協會同縣委統戰部組織民主黨派成員、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和臺胞臺屬,深入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妥善處理了影響民族團結的矛盾和問題,促進了民族關系的和諧。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方針政策,推動宗教領域重點和難點問題的解決,促進了宗教和諧。積極開展同新社會階層代表人士之間的協商交流,妥善協調利益關系,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積極干事創業、參與光彩事業,促進了各階層關系的和諧。召開“三胞”聯誼工作座談會,聽取他們對改善發展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經濟發展和做好新形勢下 “三胞”聯誼工作的意見和要求,鼓勵他們不斷增強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和法律意識,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團結和諧的政治局面做好工作。
秦安縣政協還采取組織委員活動日、開展座談交流、召開情況反映會等形式,就群眾和委員意見比較集中的問題,先后召開了以加強網吧管理、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力度、確保食品安全、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重視農村飲水安全、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加快城區項目建設進度等為主題的委員約談會,委員們暢所欲言,積極反映群眾呼聲,向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加大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宣傳工作力度,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意見》,在委員中聘請了10名特邀信息員,從制度、隊伍建設等方面,為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共向縣委、縣政府和市政協報送社情民意信息230余條,向省、市、縣新聞媒體報送政協工作新聞100余篇,省、市采納89篇。秦安縣政協注重發揮民主監督作用,組織委員就黨和國家大政方針貫徹情況,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落實情況及重點項目建設進展情況等開展了民主監督。一些委員應邀參加交通、公安、教育等系統的行風評議活動,為優化政務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
秦安縣政協高度重視提案工作,堅持會前廣泛調研抓提案數量,會中嚴格審查抓提案質量,會后領導包案抓提案辦理的工作方法,使提案質量、辦理質量和服務質量都有了新的提高。五年中,共收到委員提案650件,經審查立案424件,已經解決的有254件,占立案總數的59.9%;正在解決或列入計劃逐步解決的122件,占28.8%;暫不具備辦理條件的48件,占11.3%,從反饋意見看,大多數委員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文史資料工作進一步加大了征編力度,取得了新的成績。五年共征集各類文史資料50多萬字,圖片1082張,編輯出版了《人文始祖•女媧祭典》、《秦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秦邑覽勝》等專輯。其中精心編撰的《秦邑覽勝》一書,收集有關資料11.6萬字,圖片410幅,圖文并茂,介紹了秦安歷史文化、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對研究秦安歷史,促進秦安與外界文化交流,加快秦安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內強素質增活力
——政協秦安縣第十一屆委員會五年工作回顧之四
五年來,秦安縣政協運用黨組會、秦安縣政協、專題學習輔導會和委員座談會等形式,把學習同提高素質相結合、同創先爭優相結合、同各項工作相結合,通過突出重點學、帶著問題學、聯系實際學、討論交流學,組織委員和機關干部認真學習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屆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及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學習了黨的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工作理論等,全體委員和機關干部的思想理論素質、宗旨意識都有了較大提高。
秦安縣政協重視委員的學習和特長發揮,按照界別成立了6個委員學習活動小組,分別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學習培訓活動,共開展委員學習座談14場(次),舉辦專題輔導10場(次)。同時,每年為委員征訂民主協商報,要求委員自學。在慶祝新中國暨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之際,通過召開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座談會,組織有特長的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人士舉辦慶祝新中國暨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文藝晚會,在縣電視臺集中展播王明生、穆崗浪等7名政協委員風采訪談錄等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委員意識,激發了廣大委員立足本職崗位,積極建功立業,履行委員職責,主動參政議政的自覺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