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除夕夜,記者來到秦安縣北部的蓮花鎮馮溝村采訪,走在村里近1公里長寬敞平坦的主街道上,感受到富裕后的馮溝村濃濃的節日喜慶氣氛。
傍晚6時許,村婦委會主任馮紅梅剛從村委會忙完出來,她告訴記者,這幾天村里的文藝隊排練了秧歌、秦腔、小合唱、社火等節目,可以從大年農歷初一演到農歷正月十五。“如今,村里富裕了,要讓村民們熱熱鬧鬧過個祥和的春節。”馮紅梅樂呵呵地說,“現在我也要回家和老人吃年夜飯了。”
此時,村里各家門前掛著的大紅燈籠漸次亮了起來,頑皮的孩子在街道上放著鞭炮,一陣陣喜慶的聲響劃破夜空。
本世紀之初,馮溝村還是一個貧困村。2001年全村人均純收入不到1600元,村內房屋破舊,道路不暢。面對貧困落后的現狀,馮溝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著力發展特色林果業,經過努力,村子發生了巨變,昔日的后進村變成遠近聞名的致富明星村和市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全村耕地面積5266畝,果園面積3705畝,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達1萬元以上,80多戶農戶已有了小轎車。”馮溝村黨支部書記馮根穩介紹說。
晚8時許,記者走進該村種植大戶馮敏科的家,屋里非常熱鬧,不大的客廳里聚集著11口人,邊吃著年夜飯,邊看央視春晚。讀初二的兒子馮亮對記者說:“我要好好讀書,長大了也像我爸一樣種果樹致富。”
聽著兒子這樣說,馮敏科高興地笑了。馮敏科告訴記者,家里有12畝果園,去年果品產量1.5萬多公斤,收入8萬多元,主要銷往重慶、廣州、北京等地。“果業發展很有潛力,今年我要繼續擴大規模、上質量,讓兒子好好讀書,將來比我更強。”馮敏科說。
聽著這番話,正在吃年夜飯的親人們都不禁開心地笑了,現場氣氛更加熱鬧。
馮根穩告訴記者,為促進農民增收,村上引導群眾發展特色產業,確定了以林果產業為支柱、其他產業為補充的發展思路,已動員群眾自籌資金興建果窖970座,在發展壯大果品經紀人隊伍的基礎上,還成立了果農協會。按照“支部+協會+農戶+公司”的模式創建了宏義果品有限公司,形成就地收購、就地貯藏、就地銷售的產銷一條龍體系,增加了果農收入。公司注冊了大地灣桃、大地灣梨、大地灣紅富士、大地灣新紅星、大地灣金冠等5個大地灣綠色系列品牌,提高了果品知名度,如今林果業已成為村民發家致富的支柱產業,大片的果園真正成了群眾的“綠色銀行”。去年,村民人均純收入的85%來自果園,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農戶就有230戶。
“新的一年,我們要繼續提高果品質量,拓寬市場銷售渠道,把特色果業發展得更好。”馮根穩信心十足地說。
這時,一朵朵禮花在空中綻放,把馮溝村的除夕夜裝點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