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隴城鎮:媧皇故里展新姿
——秦安縣“走基層、看變化,展特色、推亮點”系列報道之一
![](/Files220/BeyondPic/2010-10/23/20101023b01.jpg)
金秋時節,走進媧皇故里隴城鎮,處處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和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田間地頭,農民群眾忙著收割莊稼、整地建園;冬暖棚里,菜農們正在采摘鮮紅的辣椒和西紅柿;養殖小區,標準化圈舍連成一片,出欄的生豬裝車外運;城鎮街道,幢幢樓房拔地而起,新鋪的路面干凈整潔;文化廣場,穿著時尚的農村婦女踏著歡快的樂曲,翩翩起舞,爽朗的笑聲在鄉間蕩漾……
![](/Files220/BeyondPic/2010-10/23/20101023b02.jpg)
隴城鎮位于秦安縣城東部45公里,地處清水、張川、秦安三縣交界地帶。傳說中的人類始祖女媧誕生于此,三國古戰場街亭就在境內,屬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歷來是商賈云集的通衢要道,為秦安四大名鎮之一。今年以來,該鎮緊緊圍繞“建基地、調結構、興產業、扶龍頭、促增收”這一主題,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
![](/Files220/BeyondPic/2010-10/23/20101023b03.jpg)
調整結構興產業
隴城鎮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積極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大力發展旱作高效農業、林果業、養殖業、蔬菜種植業,全鎮農業農村經濟走上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的軌道。
該鎮積極推廣旱作高效農業種植技術,采取“政府引導,農戶主體,示范帶動”方式,在王李溝流域及南北兩冀共種植雙壟溝全膜玉米1.13萬畝,在大營川建立地膜早熱洋芋基地500畝,推廣種植優質脫毒洋芋4000畝。大營川早熟洋芋畝產2000公斤,畝均收入3000元左右,并復種大蔥,一年兩茬,收益可觀,在全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Files220/BeyondPic/2010-10/23/20101023b04.jpg)
隴城鎮西番坪是全縣土地流轉示范點。該鎮依托天水成紀果業公司流轉土地1000畝,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放線、統一栽植、統一管理的原則,建設優質果椒園,擴大了果園的規模化經營,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南七溝流域是隴城鎮的另一果椒建園點,規劃面積500畝。鎮上同樣采取土地流轉的方式集中建園。鳳尾、龍泉11戶農戶倒包租用了200畝土地栽植果樹。鎮農業綜合開發中心流轉土地300畝,涉及鳳尾、上袁、龍泉、媧皇、略陽5村。目前,秋季建園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Files220/BeyondPic/2010-10/23/20101023b05.jpg)
隴城鎮利用川道區土地平坦、光照充足的優越自然條件,在張溝村建成日光溫室30座。鎮上整合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為園區配套機電井1眼,襯砌渠道3公里,架設輸變電線路1.6公里。經過一年的建設,園區已發展成為一個集科技示范、技術創新、輻射帶動、信息交流、技術培訓五大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的農業示范園。該園年產蔬菜300多噸,實現銷售收入100多萬元。
![](/Files220/BeyondPic/2010-10/23/20101023b08.jpg)
養殖業是隴城鎮的傳統產業。該鎮今年在北川新建八棟雞舍,新發展西關村楊峰仔豬繁育中心標準化示范點一處,新建野豬養殖場一個,發展規模養殖戶10戶,新增養雞1.2萬只。為了進一步弘揚隴城香醋文化,促進隴城香醋產業的發展,該鎮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天水街泉莊食品有限公司”,投資200萬元,興辦了隴城鎮街泉香醋和街泉漿水加工廠。企業于今年5月份正式投產,設計年產香醋300噸,漿水150噸,年產值可達400萬元左右。
![](/Files220/BeyondPic/2010-10/23/20101023b07.jpg)
鎮村面貌換新顏
走進隴城鎮,寬闊平坦的街道,新穎別致的樓宇,鱗次櫛比的商鋪,讓人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獨特韻味。
近年來,該鎮按照“科學規劃、量力而行、穩步推進”和“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積極實施小城鎮建設,鎮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年,科學設計了《隴城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和《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在進一步完善街亭大道兩側建筑物外觀粉刷的基礎上,投入5萬元栽植紅葉李行道樹200棵,投資210萬元實施街亭大道硬化工程,對媧皇路舊街進行了改造,已建成22戶,又一條仿古式的商業街初具雛形。
![](/Files220/BeyondPic/2010-10/23/20101023b06.jpg)
該鎮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重點在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村道亮化美化、沼氣項目建設整村推進、自來水入戶等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在西關、媧皇、略陽、上袁、張溝、張灣等七村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修建過水橋2座,南小河提防工程河堤建設200米,硬化巷道128條,硬化面積86796平方米,修建排水渠7842米,硬化道路2條,全長6.5公里。自來水進戶已完成了7村,沼氣建設3村100眼,每村修建固定垃圾堆放點不少于2處,并組織專人負責定時清運,建立了巷長包巷、村干部包組,駐村干部包村,片長包片層層責任制,徹底地改變村莊“臟、亂、差”的現象。
為配套小城鎮建設,發展群眾性文化體育事業,該鎮投資50余萬元建成了女媧祠廣場和西番寺廣場,在女媧祠廣場修建了祭壇;在西番寺廣場建成了籃球場一處,配置了籃板、健身器材等設施,并修建了休閑納涼古亭一座。兩個廣場的建成為群眾運動、健身、休閑、娛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場所。農閑之余,群眾自發組織表演的舞蹈、秧歌、秦腔等節目,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Files220/BeyondPic/2010-10/23/20101023b10.jpg)
項目建設結碩果
今年以來,該鎮項目建設進展良好。爭取“馬鈴薯脫毒一級種薯儲藏庫”建設項目一個,財政投資30萬元,該項目于今年4月份動工建設,目前已投入使用。爭取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694萬元,計劃對清水河張灣流域和常營村風臺梁進行集中治理,建堤防、增耕地、改善生態環境,該項目自9月份啟動實施以來工程進展順利,已完成40%。爭取到總投資40萬元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大廳建設項目一個。爭取到總投資70萬元的通暢工程項目一個,硬化常營至西番坪農路3.5公里。爭取到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120萬元,其中普惠制項目6個,總投資70萬元,特惠制項目1個,總投資105萬元,該項目自3月份實施以來,己完成西關、龍泉等小巷道硬化8萬余平方米,修建便橋2座,從而實現了鎮區小巷道全部水泥化的目標。
![](/Files220/BeyondPic/2010-10/23/20101023b0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