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興林果產業 活縣域經濟
——寫在2010中國天水•秦安果品博覽會之際(一)
![](/Files219/BeyondPic/2010-9/6/20100905b01.JPG)
一進秦安境內,廣袤的田園大地,成方連片的桃樹、蘋果樹、花椒樹等各類果樹隨風搖曳。全縣上下沿著“產業富民”戰略方向,唱響和實施秦安中國桃之鄉、中國花椒之鄉、中國蘋果之鄉的強勢品牌,林果業譜寫了一曲曲“產業富民”的動人樂章。至目前,全縣以果椒為主的經濟林面積達74.3萬畝,占耕地面積的 56 %,栽植果椒的農戶達7.8萬戶,占全縣總農戶的70%,果椒總產量37.43123萬噸,產值6.73979億元,農民人均1182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2680元的44.1%。
![](/Files219/BeyondPic/2010-9/6/20100905b02.JPG)
“我現在不僅是蘋果經銷商,連果樹種植、果園管理、果實貯藏都要操心。”9月5日,當記者見到甘肅天水成紀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保林時,他剛從位于秦安縣隴城鎮土地流轉千畝有機果園示范基地回來,這個曾經自稱是秦安縣最大的“水果商”,現在已是該縣最大的林果產業化企業負責人。“眼下,秦安蘋果質優價好,套袋優果黃元帥每斤3元。過幾天還準備去趟阿聯酋,中東地區,這是我們多年主要的出口市場,鞏固和發展友好協作關系。”王保林說。
![](/Files219/BeyondPic/2010-9/6/20100905b03.JPG)
近年來,為提高果品質量,秦安縣科技支撐擴基地,依托基地創品牌,同時,在林果產業可持續發展上確立了三個“先進”,即先進的觀念、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三個“新”,即打造新品牌、引進新技術、建設新果園;“三防”,即防蟲、防害、防凍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三”果品技術推廣工作思路,今年,又積極實施全縣農業“353231”工程計劃中的“35”計劃,即新建林果基地5萬畝,更新改造老果園5萬畝,完成果實套袋5億個。先后引進推廣桃新品種70個,蘋果新品種26個。依托葫蘆河、清水河川區優勢,累計建成日光溫室桃棚基地3處,367座,年產反季節油桃37萬公斤,產值750萬元。全縣果椒優質無公害生產基地達29.46萬畝。劉坪鄉何灣村萬畝優質桃基地、蓮花鎮馮溝村千畝紅富士蘋果基地、興國鎮紅家坪千畝無公害桃基地、郭嘉鎮背后溝千畝紅富士蘋果基地被市政府命名為市級無公害蜜桃和蘋果生產基地。秦安縣被命名為甘肅省首批無公害水果生產示范縣。
![](/Files219/BeyondPic/2010-9/6/20100905b04.JPG)
秦安縣在林果產業發展上,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保證,以效益為中心,在思想上發動,工作上引導,政策上鼓勵,技術上保障,資金上扶持,以科技為支撐,以效益為中心,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擴基地、創優質、樹品牌、拓市場,使全縣林果業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品種越來越優,基地規模越來越大,經濟效益越來越好,已成為全縣的一大特色支柱產業。
![](/Files219/BeyondPic/2010-9/6/20100905b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