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下午,張家川縣龍山等鄉鎮突降暴雨,造成秦安縣境內清水河下游河水暴漲,致使隴城、五營、蓮花、安伏4鄉鎮嚴重受災。據初步統計,農作物受災面積達7681畝,成災4985畝,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776.4萬元。為抗擊洪災,減小損失,秦安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先鋒模范和示范帶動作用,在抗洪搶險斗爭中創先爭優。
一、領導干部指揮在一線,當群眾的“主心骨”。 災情發生后,縣委書記徐健,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東紅,縣委副書記程江芬,副縣長王金珍等領導及時趕赴汛災一線,察看災情,慰問受災群眾,現場指揮搶險救災,合理部署力量,科學制定方案,全力做好淤泥處理、基礎設施恢復、群眾安置、災害治理等各項工作。隴城、五營、蓮花、安伏等鄉鎮領導班子帶領黨員干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開展防洪減災。五營鄉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分組疏通沿岸各村的水路,逐村逐戶察看排摸,及時轉移危房中的群眾。用高音喇叭向群眾通報水勢,引導群眾做好防范。隴城鎮第一時間成立抗洪救災指揮部,鎮黨委領導分片包干,組織受災村組黨員干部及時轉移隱患地帶群眾。蓮花鎮黨委班子成員帶領黨員干部,分組趕赴清水河沿岸的郭河、馮溝、桑川、仁義、蓮花、上河等六村,指導群眾防洪避險,及時疏散河兩岸玩耍的孩童、看守果園的果農及正在田間勞動的群眾,把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減小到最大程度。
二、黨支部搶險在一線,當抗洪的“先鋒隊”。各受災鄉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深入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認真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切實維護災區社會穩定。五營鄉邵店、張原、趙宋、徐洼等受災村黨支部帶領黨員群眾一方面開展自救,另一方面深入做群眾思想工作,開展受災情況排查統計。隴城鎮各受災村黨支部把抗洪救災作為創先爭優的主戰場。西關村黨支部一班人帶領全村19名黨員和群眾70余人沿河道搜尋被洪水沖走的抽沙船、抽沙泵;張灣村黨支部書記王五軍帶領25名黨員緊急搭建簡易便橋,及時打通了與外界的通道;張溝村黨支部在災情發生的當晚分成多個小組趕到進水農戶家中排水清淤,搶救被褥、農機具等生活、生產用具,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災害造成損失。受災8村黨支部成立黨員應急小分隊,挨門逐戶的排查險情,轉移危險地段的群眾,清除路障,搭建便橋,第一時間保障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
三、廣大黨員奮戰在一線,當救災的“排頭兵”。在洪災面前,廣大黨員充分發揚“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作用,顧全大局,聽從指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隴城鎮西關村黨支部書記楊森在洪災發生的當夜,看到河水不斷猛漲,險情不斷出現時,立即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青年黨員,疏散處于河邊危險地段的群眾,同時轉移被困群眾,為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爭取了時間;正在搶險救災的西關村副主任汪滿堂接到妻子的求救電話,得知自家2畝洋芋和500公斤煤炭將被沖走時,說道:“我是黨員,我是村干部,這里脫不開身”,毅然掛斷了電話,帶領村干部和黨員群眾繼續奮戰在抗洪第一線。廣大黨員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爭做抗洪救災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