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崇高而平凡
——記天水市第五屆“十佳新聞工作者”馮喜成
“只有滿懷赤誠和熱情,肩挑公平和正義,付出艱辛和代價,傾注心血和智慧,才能體會到新聞職業的崇高與魅力。”這是馮喜成多年來從事宣傳工作的真切感受。
馮喜成1991年從天水師范畢業,1994年1月調入秦安縣廣電局工作,從事新聞采編業務。2004年3月任天水廣播電視臺秦安記者站站長,2006年6月調任縣委外宣辦、縣政府新聞辦主任,今年10月兼任《天水日報》秦安記者站站長。15年來,他忠于職守,埋頭苦干,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贏得了社會的好評。
(2000年11月5日,馮喜成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中華大地之光頒獎大會,全國政協副主席馬文瑞接見獲獎作者,與馮喜成親切握手)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是馮喜成恪守的座右銘。新聞宣傳政策性、專業性很強,為了能勝任工作,他先后參加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中央黨校函授學習,獲得漢語言文學大專學歷和黨政管理本科學歷,廣泛涉獵文學、哲學、美學、經濟等學科,多方面汲取知識營養,訂閱了《新聞記者》、《甘肅視聽》等專業書籍,悉心鉆研業務,苦練基本功。自1993年起,連年參加《天水日報》、天水電視臺通訊員培訓班或通聯工作會,還參加了全市外宣干部培訓班、全省新聞發言人培訓班。通過學習培訓,馮喜成新聞業務能力和外宣工作水平不斷提高,逐漸成長為從事新聞工作的行家里手。 馮喜成在工作中甘于吃苦,樂于奉獻,用肩上的攝像機和手中的筆記錄著秦安的改革歷程和發展變化。15年間,他總是在緊張忙碌中打發日子,不知放棄了多少節假日的休息,經常深入基層采訪,足跡遍及全縣所有的鄉鎮村莊。秦安廣電事業發展迅速,這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1996年籌辦縣電視臺時,采編人員僅有5人,他既當記者又當編輯,出謀劃策,勇挑重擔,為辦好電視節目傾注了大量心血,出色地完成了《古成紀再現輝煌》、《情灑羲里媧鄉》、《執政為民謀發展》、《以工代賑鑄輝煌》、《扶貧開發的曙光》、《黨旗映照小康路》等40多部電視專題片的撰稿攝像任務。每年參加縣上“人代會”、“桃花會”、“果品博覽會”、“公祭女媧大典”等重要會議和節會,圓滿完成了宣傳報道、解說員培訓等重要任務。他先后被抽調到縣委“三講”教育辦公室、“學教”辦公室、下基層辦公室、先進性教育辦公室工作,曾擔任宣傳簡報組組長,為總結宣傳教育活動的經驗和成效付出了辛勞。
(2000年11月馮喜成和著名作家魏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合影)
“外宣也是一種生產力,做好外宣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這是馮喜成常說的一句話。在天水廣播電視臺秦安記者站工作期間,馮喜成向省、市電視臺投送播發新聞報道380多條。調任縣委外宣辦主任后,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壓力更大了。為此,他全身心投入到外宣工作中,積極創新思路。馮喜成提出了秦安縣加強和改進外宣工作的思路和對策,積極倡導全縣外宣工作要以“服務經濟、促進開放、擴大影響、樹立形象”為宗旨,主攻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四大媒體,打造文化、果品、商貿、勞務四大品牌,著力營造“人文秦安、實力秦安、和諧秦安、魅力秦安”的良好形象,全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外宣工作格局。他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卓有成效的外宣活動,先后邀請接待《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甘肅日報》、甘肅電視臺等媒體記者720多人(次),策劃組織舉辦了兩場規格較高的新聞發布會,廣泛宣傳推介了秦安的特色產業和發展成就。他積極做好新聞外宣工作,及時準確地報道了縣委、縣政府各項重大決策部署和改革發展舉措,深入報道了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新秦安的做法和成效。他采寫的《告別苦咸水》、《蜜桃之鄉產業興》、《項目建設活力四射》、《黨旗飄飄映桃鄉》、《古城舊貌換新顏》、《科學發展鑄輝煌》、《惠澤媧鄉千秋業》、《惠民新風撲面來》、《大地灣的魅力》等新聞作品在省市報刊刊發后,產生了較大影響。在抗震救災中,他及時在網站上發布震情快訊,并與同事深入一線采寫了《責任撐起一片藍天》、《震不跨的堅強堡壘》等系列報道,收到了良好的輿論宣傳效果。
奉獻,崇高而平凡。馮喜成一心撲在工作上,為黨的宣傳事業奉獻了自己和青春和才華,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他先后在中央、省、市報刊雜志和廣播電視臺刊發播出各類新聞報道1800多篇,采寫的40多件新聞作品獲全國、省、市級新聞獎,兩次赴北京人民大會堂領獎,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先后12次被報社、電視臺評為優秀通訊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桃花會宣傳工作先進個人、果品博覽會先進工作者,被縣委評為全縣先進性教育活動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秦安縣也于今年3月榮獲“全市對外宣傳工作先進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