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縣蓮花鎮好地村的田間地頭,一身黃土、腳穿軍用膠鞋的張金順,看著自己奔波半年多時間動員群眾、聯系樹苗,請技術人員指導發展起來的300畝新紅星蘋果種植基地,臉上掛滿笑容。想著自己雖然從副鎮長的崗位上下來了,不再管人了,但能專心為所駐片的群眾發展果園,整修農路,促銷農產品,得到農民群眾的稱贊,他也感到心滿意足了。這一切得益于鄉鎮職能轉變,在秦安大地上,“張金順”們不是一個人,是一個鄉鎮干部隊伍的群體。
超前謀劃,配強配優鄉鎮領導班子 在鄉鎮職能轉變中,秦安縣堅持原則,超前謀劃,合理搭配,優化結構,注重配備三類干部,重點鄉鎮重點配備,嚴格身份界限、交流回避、工作需要與解決干部實際困難相結合、培養與使用相結合、懲戒與教育相結合、集體談話與個別談話相結合等十二條原則,配強配優了鄉鎮領導班子。通過調整,鄉鎮領導班子平均年齡為37歲,比調整前下降2.5歲,黨委書記平均年齡40.6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118人,占鄉鎮領導干部總數的91%,比調整前上升12.5%。鄉鎮黨委換屆工作開展以來,按照省、市委的要求,秦安縣組織專門力量,對各鄉鎮領導干部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以及崗位空缺情況,又重新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查摸底,通過清理,全縣一類鄉鎮按9職,二類鄉鎮按8職配備的要求,共應配備領導干部137職,實有129職。針對以上情況,秦安縣從現有科級后備干部和具有公務員身份的年輕干部中進行了認真篩選,并經過組織部門反復醞釀討論,向各鄉鎮提出了黨委、人大、政府班子候選人建議名單。
嚴格規定,兌現獎懲,激活干部工作熱情 該縣在鄉鎮黨委換屆前,為把鄉鎮黨委從管理型轉變為服務型,嚴格制度,兌現獎懲。按照去年縣直部門和鄉鎮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結果,對考核排名處于全縣前列的鄉鎮領導干部給予適當照顧,優先提拔使用;對考核排名后三位的3個鄉鎮,不僅嚴格兌現了黨政正職不作調整,副科級干部、一般干部不得提拔重用的考核制度,而且對領導班子成員進行集體談話戒勉、提出工作要求及改正時限,特別是對各鄉鎮考核排序最后一位、工作成績不突出、履行崗位職責不到位的7名副科級干部予以就地免職,進一步嚴明了干部任用工作紀律。
對8名任滿兩屆,工作實績比較突出的鄉鎮黨政正職,計劃安排到縣直部門工作;對7名年齡偏大,一直在鄉鎮工作的人大主席,經征求個人意見,安排原籍或縣直部門改任;對7名在鄉鎮任職10年以上,年齡在50歲以上,工作比較突出的鄉鎮副職,就地改任為正科級干部;對家庭確有困難,寫出書面申請要求進城并無職務要求的9名領導干部,任滿兩屆和滿一屆,家庭確有困難,要求回城的8名婦女干部,給予適當照顧,充分體現了黨組織對干部的關心和愛護。使鄉鎮班子更年輕、更精簡、更有效能。
轉變職能,強化服務,重塑鄉鎮干部新印象秦安縣鄉鎮職能轉變后,無論是剛競爭上崗上去的干部,還是下來的干部,都迅速清醒地認清了形勢,擺正了自己的位置,變管理為服務,深入基層,撲下身子,象張金順一樣扎扎實實為農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據統計,全縣通過黨員帶頭興辦、科技能人牽頭興辦、涉農部門興辦、基層供銷社牽頭興辦、支部+協會興辦等形式,建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30多個,擁有會員1.1萬人,帶動農戶2.1萬戶,組織引導各類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民群眾提供資金、技術、銷售等方面的服務。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積極探“公司+基地+農戶”的勞動力訂單培訓模式,新開辟勞務基地10個,使勞務基地達到81個,輸送培訓農民工800多人,全縣外出勞動力13.7萬人(次),使廣大農民群眾真正看到了鄉鎮職能轉變后的干部新形象,使全縣13000多名農村黨員對新一屆的鄉鎮黨委充滿信心和信任,參與鄉鎮換屆選舉的熱情空前高漲。全縣17個鄉鎮班子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牢牢把黨組織建設抓在手上,時時把發展一方經濟做為己任,才不會失去執政的基礎,才會贏得廣大黨員群眾的信任、支持和贊同,才會在鄉鎮黨委換屆時以高票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