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官新作為
——華亭公選萬元年薪“村官”工作掠影
今年初,華亭縣以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全面發展為目標,打破城鄉、地域、行業、身份界限,在20個相對貧困的村試行“萬元年薪”公開選拔村黨支部書記,經過筆試、面試、考察、競標答辯等環節激烈角逐,151名報名人員中有15人脫穎而出,成為公選村新的“當家人”。如今,這些備受關注的“村官”上任已近半年,他們工作、生活的近況如何?
走下講臺當“村官”
畢業于長春師范學院的李飛自參加工作后,9年來一直在該縣南川初中帶政治課,農村出身的他始終忘不了家鄉父老的養育之恩。縣上公選“村官”活動,給了他重新選擇的機會,李飛一路過關斬將,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當上了西華鎮上亭村的黨支部書記。
上亭村位于城鄉接合部,雖然地理位置優越,但群眾日子并不寬裕。李飛走馬上任后,面對村口公路沿線房屋擺布雜亂、污染嚴重等問題,一趟趟走訪農戶,講道理、擺利害、明是非,終于做通大部分群眾的思想工作,之后,他又協調鄉親們拆除、改造村落院落,并聯系有關部門銜接水、電、暖以及排污排洪、通訊等配套設施。此外,他還組建了一支民調小組,深入農戶家中排查糾紛,講解政策,先后化解土地及家庭鄰里糾紛11起。
看到村里有少數群眾坐吃征地款,每日無所事事,李飛又引導他們發展商貿,走可持續增收的路子,眼下,全村已經有34戶群眾按村里統一規劃,在公路沿線修建起商貿房。與此同時,李飛還積極走訪村里致富能人,征詢致富良方,并倡導他們帶動村民一起致富。目前,村里又新增了專業養殖戶6家,還有56戶群眾購置了車輛跑運輸,20人開上了出租車。
強村富民“三把火”
回族職工禹生禮在山寨回族鄉廣播員的崗位上已經工作了20多年。在長期觀察中,他發現包村干部由于放不開手腳,往往很難為村里出謀劃策。在通過競選當上神峪鄉吉家河村黨支部書記后,他決心親自一展抱負。
吉家河村80%耕地是山坡地,糧食產量低,群眾收入單一,生活比較困難。為盡快改變全村貧窮面貌,上任伊始,他便燒起了強村富民的“三把火”。
在深入村社進行廣泛調研后,禹生禮認為當地氣候溫和,水資源豐富,特別適合種植設施蔬菜。于是,他大膽與陜西省隴縣種菜專業戶簽訂了溫棚蔬菜建設協議,由這些專業戶承包蔬菜種植并進行技術指導,村里農民則出地、出力、學技術。短短半個月,全村便建起100座拱棚的無公害蔬菜基地。隨后,他又多次組織群眾赴隴縣學習蔬菜栽培技術,邀請當地種菜專業戶講解溫棚蔬菜栽植經驗。目前,村里無公害蔬菜已上市銷售,行情十分看好。
第一把“火”之后,禹生禮又燒了第二把“火”———多方籌資50萬元,新建吉家河養殖小區。在完成項目規劃設計后,他破天荒地在村里舉辦了一場項目建設招標會,并與8戶養殖戶簽訂了項目建設責任書,使全村草畜產業走上了規;、集約化和效益化路子。
第三把“火”是解決全村群眾最為關心的吃水難、行路難問題。半年時間里,禹生禮通過多方籌措資金并發動群眾義務投工投勞,先后完成自來水入戶120戶,硬化新村道路3公里,整修村社道路1600米,極大地改善了村里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融入村民謀發展33歲的李治軍原是縣市政工程公司職工,2005年下崗后一直在家閑居。通過公選村支書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標———成為上關鄉王家溝村黨支部書記。
“我不僅要融入村民當中,還要考慮發展產業的問題,爭取盡快讓全村人過上好日子!边@是李治軍當初競選時的承諾,上任后,他更是用這一承諾時時鞭策自己,全心為村民謀發展。
坐落在關山余脈里的王家溝村地廣人稀,信息閉塞,交通不便。上任之初,李治軍把被褥往村部一鋪,就開始挨戶串門子,了解村情民意,體會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村里實施雙壟溝播全膜玉米種植,他抓緊學習掌握技術,然后手把手給群眾進行示范,在他的帶領下,全村率先種植地膜玉米1400畝,走在了全鄉前面。他和村民們打地鋪、啃干糧、喝涼水,硬是開出了2公里山道,改善了基礎設施。在舊村改造中,他采取各個擊破、以點帶面的辦法,督促56戶村民進行了房屋改造。為方便群眾購買商品,他多方籌資,依托村部開發商品房11間,并修建了小廣場、籃球場,維修了村部院落,使村子面貌有了很大改觀。
談起自己的新崗位,李治軍由衷地說“我不怕吃苦,就怕辜負了群眾期望,我要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村民當中,努力為王家溝村帶來一個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