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訊】大公報記者楊韶紅、實習記者張鴛紅蘭州報道,記者日前在甘肅靈臺縣采訪時看到,有著「神州祭天第一臺」之稱的古靈臺,被修整得像一座現代辦公樓。
據介紹,古靈臺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相傳為公元前1050年前後,周文王舉義伐密,凱旋歸師途經今靈臺縣城時,為祭天昭德、與民同樂,在此築臺行典禮,安告萬民。民眾為揄揚文王功德,稱此臺為「靈臺」。靈臺縣也因此而得名。
古靈臺經歷滄桑,到晚清時更僅存殘垣。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時任靈臺縣長的張東野主持修復「靈臺」,並柬請國民黨政府及各地黨政軍要人林森、孫科、李宗仁、楊虎城、傅作義、朱紹良等題詞勒碑。1966 年「文革」爆發,古靈臺被視為「四舊」而拆除。上世紀80年代,靈臺在原址重修。重修的靈臺臺高36米、基圍96米,上建樓亭,內奉周文王塑像。兩側民國時所建的碑廊里,鐫刻、陳列著民國政要、各界名人題寫的碑石刻230余件。
記者此次是首次到訪靈臺,在前往尋訪古跡時,立刻被入口處矗立的古香古色的「周苑」牌坊所吸引。但從牌坊向里望去,卻見立面鐫刻著「靈臺」兩字的主體建築,有種怪怪的感覺,第一反應就是「里面是一座辦公樓」——除了頂部有個帶歇山頂的小小樓臺外,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可以說就是一座貼著乳白色長方形瓷磚的五層大樓。大樓形制與其左右兩側長長的簷廊和青磚紅柱的臺基樓閣,風格顯得格格不人。
在靈臺院內,幾位前來參觀的游客都覺得,主體部分的現代瓷磚,破壞了靈臺的歷史感。一位來自四川的年輕游客更直截了當地說,這里有點像把一座現代化的辦公樓安放在一個古殿堂身上。重修的靈臺不能不令人感到遺憾。中國研究古建築的大師梁思成說過:「把一座古文物建築修整煥然一新,猶如把一些周鼎漢鏡用銅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樣,將嚴重損害到它的歷史、藝術價值」。不倫不類的「靈臺」,顯然為梁先生的上述名言提供了例證。難道這就是對古建築的復原和保護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