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
◎文/本報記者 顏雪嶺 ◎攝影/本報記者 呂家佐
房地產商潘石屹被評為“榮譽納稅人”。他到底憑什么當選?為什么每年他都要公開納稅情況?富人納稅一直飽受爭議,今天的“榮譽納稅人”潘石屹有沒有受到過這方面的困擾?
5月24日選出的潘石屹、唐國強等387位“榮譽納稅人”,人平均納稅額過百萬,基本都是私企老板、外企高管、藝術家和金融機構職員。
潘石屹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自己當選的原因是,公司納稅額在全國房地產行業排名前三;他還常常給稅務部門領導提意見。
現 場
從打電話跟潘石屹預約專訪,到在他對面落座開始采訪,僅僅用了半個鐘頭的時間。完全打破了記者以往的采訪記錄。
下午四點,跟潘石屹的助理聯絡專訪,短短四五分鐘得到回復:潘總只有今天能擠出時間。你能在20分鐘趕到嗎?
在匆匆趕去潘石屹辦公室的路上,接到潘石屹助理兩個電話,詢問記者所到的位置。商人辦事的雷厲風行顯露無遺。
踏進潘石屹的“SOHO中國”,這是一個三層樓打通的巨大空間,空空蕩蕩,擺放著一幅幅大型的人物肖像油畫,不像辦公地點,倒像一個藝術展廳。
“藝術展廳”的轉角才是員工的辦公區。辦公區的一角,一座白色的“空中小木屋”很惹眼,這就是潘石屹的辦公室。室內約20多平方米,白色的基調、巨大的落地窗,顯得很敞亮。
潘石屹個子不高,很瘦,短短的平頭,看起來很精神。他很快進入被采訪狀態,一落座就滔滔不絕,40分鐘的采訪時間,他幾乎一直沒停著。
很快記者就感受到潘石屹的明星“范兒”:配有私人攝影師。采訪時,他的私人攝影師和本報攝影記者輪番上陣為他拍照。
采訪結束后,潘石屹在好幾位員工簇擁下,急急忙忙準備赴下一個約,其中就包括那位專職攝影師。
我申報個稅上了《新聞聯播》
青年周末(以下簡稱“青周”):您是怎么被選成“榮譽納稅人”的?
潘石屹(以下簡稱“潘”):為了推廣個人申報納稅的政策,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地稅局在今年年初就把我選上做了“范例”。后來他們告訴我,我又被評為了“榮譽納稅人”。
青周:您怎么作這個個稅申報“范例”?
潘:去年年底的一天,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的好多領導,還有中央電視臺兩個欄目、北京電視臺兩個欄目的記者到我公司來了。我坐在電腦跟前,在網上進行我的第一次個稅申報。所有攝像機都對著我,辦公室里里外外站滿了人,眾目睽睽之下,公司財務部經理協助我完成了網上申報程序。那天晚上的《新聞聯播》中,我就看到了有我申報個稅的鏡頭,我成了個人納稅申報的范例。我對我們員工的申報情況也很關注,專門給全公司員工發了郵件督促按時申報。所以我們公司的個稅申報做得非常好,個人收入在12萬元以上的員工全部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申報。
青周:評“榮譽納稅人”的標準是什么?聽說今年入圍的門檻高達百萬元。
潘: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才需要自己進行個稅申報,入圍的人肯定得有一定經濟實力。但我覺得誠實納稅比納稅數額更重要。
青周:為什么會選中您?
潘:我們公司過去三年連續位列全國房地產行業納稅的前三名。去年是第三名,前兩年都是第二名。
每年我都把公司繳了多少稅、平均每個員工繳了多少稅,都公布出來。這本來應該是上市公司才必須做的,我們公司不是上市公司,沒有向全社會公布稅收的義務,但我還是堅持公布我們的納稅情況。
劉曉慶被抓時,外界也風傳我被抓了
青周:其他非上市公司都沒有公開納稅情況,為什么您要這么做?
潘:原來我們就是要求財務不做假賬,不偷稅漏稅,其他就覺得賺的多少是我們自己的事,我們只要照章納稅就可以了,不需要去跟別人說。但2002年6月,劉曉慶因為納稅的問題被抓起來了,外界風傳我也因為偷稅漏稅被抓起來了。那一年的國慶前夕,《新北京樓市》的主編朱曉丹給我打來電話說:“潘總,人家說你偷稅漏稅被抓了。”我就跟她幽默了一下:“現在要過國慶節和中秋節了,警察都挺忙的,過完節吧。”
沒想到朱曉丹也在報紙上幽默了一把,還把我跟她開玩笑的話也寫上去了。開始我還不知道,跟我太太到香港去了。那天我還在酒店睡懶覺,突然聽到衛生間里我太太尖叫,她說你趕緊來看。是《南華早報》,一份英文報紙,標題大概是:警察特忙,過完節就抓潘石屹。還配了我的照片。看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我還看不太明白英文的具體內容,我太太往下看了內容,說,哦,沒事。原來就是我跟朱曉丹那句玩笑話,被轉來轉去成了我說自己節后要被抓了。
青周:外界的傳言給您造成了什么后果?
潘:后果是我經常被誤傳抓起來了。我原來有個合伙人叫王功權,很長時間沒聯絡,有一天突然給我打了個電話,說:“老潘,聽說稅務局和公安局已經安排好人了,馬上就要抓你。”我說:“我堂堂正正做人憑什么抓我,以后這樣的事情你別給我打電話。”我很生氣,對功權講話語氣也很不禮貌。幾分鐘后功權又打來電話說:“我們是朋友,以后我聽到這樣的事,給你打電話,還是不打電話?給我一個原則。”我很堅決地說:“不要給我打。”因為我堅信自己是誠實守法的,這些傳言完全是無稽之談。
后來我就覺得,何必整天為稅收的事情被這些傳言困擾,也讓家人一起擔心,還不如都公布出來,清者自清,也省得大家誤聽誤傳。就從劉曉慶被抓這一年后,我每年都把公司繳了多少稅、平均每個員工繳了多少稅公布出來,這樣就不用成天跟大家解釋了,也免得大家說來說去的,我聽到無所謂,不能讓媽媽擔驚受怕。
青周:公開納稅情況后,就沒人說事兒了?
潘:去年還有人說事兒呢。別人給我打印了網上的一個資料,說是有人給全國人大和胡錦濤總書記寫信,說我偷稅漏稅數額巨大,不在十七大之前把我抓起來不足以平民憤。然后他還在網上出示了“證據”:規劃局是怎么批的,面積多少,批文的單子都是從規劃局的網上下載的;土地局是怎么批的,還弄了表格什么的給大家看……他說從這些數字算下來,潘石屹偷稅漏稅數額巨大。我一看樂了,他把我的朝外SOHO和SOHO尚都弄混了,土地證用的是朝外SOHO的,預售證用的是SOHO尚都的。這樣不負責任地把自己錯誤的猜測和想象公布到網上,只能更加混淆不明真相的網民們的視聽。
青周:當時這些謠傳有沒有引起稅務部門的注意?
潘:沒有。他們是掌握最真實信息的,不會去理會這些傳言。
稅務部門愛聽我挑刺兒
青周:除了納稅多,公開納稅情況,您入選“榮譽納稅人”還有什么原因嗎?
潘:我還愛給稅務部門挑刺兒。以前我很少見稅務局的人,有距離感。這兩年我參加了全國稅務總局和《中國稅務》雜志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表彰大會,在接觸中發現稅務部門的人很謙和,很愿意聽我們納稅人的意見。以后,有會議他們也很愿意叫我去交流。
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納稅百強表彰會”的休息時間,我對國家稅務總局的領導們說,現在稅收的優惠政策越來越成為了不公平的政策。對一些人優惠,另一些人就吃虧了;對外資優惠,內資就吃虧了;對沿海、特區優惠,中西部地區就吃虧了;對高科技優惠,傳統產業就吃虧了。市場經濟中一條重要的原則就是公平,讓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稅收的公平又是所有公平原則中最重要的。我跟另一家公司同在一個地方蓋房子,因為開發公司注冊的地址不一樣,繳稅的差距非常大。我注冊在朝陽區,沒有一分錢的優惠;他們的公司注冊在別的區縣,有百分之三十、四十的稅可以返還。這怎么能體現公平呢?
還有,在同一個行業里面,外資企業稅收低,國內企業稅收高,有的人就千方百計地去注冊假外資。這些優惠政策讓一些人不好好地經營,而是去想辦法投機取巧、鉆空子。高科技企業可以享受優惠政策,我有位朋友是做西紅柿生意的,也想辦法注冊成了高科技企業,享受稅收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