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lbum.sina.com.cn/pic/4679dbbf02000642)
![](http://album.sina.com.cn/pic/4679dbbf0200063y)
![](http://album.sina.com.cn/pic/4679dbbf02000641)
五臺山上的苦行僧
據說五臺山就像人的手一樣,五臺指五個山峰,就像五只手指頭一樣的,每個山峰上都建了一座寺院,而五個山峰圍合的中間部分就像人的手掌,在這里建了大量的寺院。手指和手掌上的寺院加起來一共有48個,是全世界最大的佛教寺院匯集地。
我是第一次來五臺山,因為時間的關系,就沒有到五個手指頭一樣的山峰去朝拜那些寺院,只是在“手掌心”中轉了轉!笆终菩摹敝杏幸惶幘包c叫黛螺頂,在黛螺頂上集中供奉了五個臺上的菩薩,被稱為“小五臺”,據說只要登上1080級臺階上到黛螺頂,拜到這里大殿的五尊菩薩,就相當于五個臺都拜過了。既然我們沒有時間分別登上五個臺,干脆就登一次黛螺頂。早上5點鐘我們就起床去登黛螺頂,也算是一種鍛煉。到了黛螺頂的山腳我們才發現,已有許多比我們起得還早的虔誠信徒在那朝拜了,他們不是坐車來的,也不是走來的,而是一步一步跪拜著爬來的。這1080級臺階我們走著都很吃力,走一段停一段的,但這些跪拜的人都是一步一拜地爬上去的,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做得非常認真、到位、虔誠。這些虔誠的信徒中有年紀大的,有背著行李的,也有殘疾人。到了山頂后,我們和問其中一位年紀最大的信徒聊天,得知他都已經72歲了。給我們這隊人講解的導游告訴我們,每天都有許多這樣的苦行僧來朝拜。在我的心中,苦行僧好像是個貶義詞,用在這些虔誠的人身上感覺不太合適,但我也想不出比苦行僧更確切的詞了。我想,在這批人身上,任何人都會感覺到信仰的強大力量。在他們朝拜的過程中,我給他們拍了一些照片,我發現就是在我給他們拍照片的時候,他們也很專注地做著自己的事情,并沒有分神注意我。
![](http://album.sina.com.cn/pic/4679dbbf0200064j)
五臺上的苦行僧
面對這些苦行僧,我想到了我內心對佛的感受,我想有信仰和無信仰可能有兩點最重要的區別:
第一點就是消除自我。當今這個時代,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物質的豐富其實并不是什么壞事,物質財富的快速發展和對人們物欲的滿足最終是讓人們擺脫物質的束縛,更注意自己精神財富的增長和進步,但現在是社會發展的過渡時期,就像人的青春期一樣,物質財富的豐富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人們吃飽了,并且吃上了肉;穿暖了,并且越來越注意誰穿得更漂亮;同時,快捷的交通工具、通訊工具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效率,實現了幾千年神話般的夢想;電和其他能源的開發和廣泛使用代替了人的體力,人們可以少干些重活、累活了……這些都是物質的進步,這些進步快得讓人有點恍惚,快得有點讓人反應不過來。首先是生理上反應不過來,人的進化趕不上物質的發展和變化,許多人的身體開始得富貴病,是因為吃得太多、太好,又運動得太少。最重要的還是思維上和思想上反應不過來,想想現在的生活,就算過去皇上、妃子們的生活也不過如此吧,于是人們開始飄飄然,把這種物質財富的積累誤認為是自己能力的體現,自我在沒有信仰的環境中急劇膨脹。
我記得上次去太原時,聽說山西的一名警察打死了北京的一名警察,這幾天也看到網上報道這名警察已經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這次去太原又遇到了一件事,7月18號的中午,我們在從太原到忻州市高速公路的出口處,就遇到五個穿制服的小伙子把一個人打得口鼻流血,我們一批人趕緊上前去阻止,說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不應該打人。但這五個穿制服的小伙子根本不聽,還差點過來打我們這批人。幸好《山西日報》忻州分社的班社長掏出了記者證對他們說:“我是記者!”,這才躲過了一劫。其實,這種現象不光發生在忻州高速公路的出口,在其他地方、其他領域也常有發生,這都是自我膨脹到了極端,認為別人都要給自己讓路,無法無天的表現。在我接觸到所有好的、經過長時間歷史驗證的宗教信仰中,都會用各種各樣的辦法幫助人們消除自我。讓人們對周圍的人、事和環境要有敬畏之心,有信仰的人會時時注意消除自我,沒有信仰的人和那些受不好的宗教的壞得影響的人,人越來越變得象神一樣。這些苦行僧的行為不就是在消除自我嗎?
第二點是幾乎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承認人是有靈魂的,并且要保持靈魂的干凈和純潔。佛教中可能講的更多一些的是三世因緣:過去、現在和未來。沒有信仰的人是不承認人有靈魂的,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不承認人有靈魂,那我們辛辛苦苦了一輩子,最后人死了,被火化了,就什么都沒有了,也沒有結局,也沒有成果,對未來也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一了百了,那現在我們這一切的努力都毫無意義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要么就是對死亡的恐懼,要么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要么就是無惡不作,因為反正最后的結果都是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我們的一切努力和成就怎么會成為這樣一場虛幻的騙局呢?這怎么可能呢?圣賢們的思想和精神在幾千年后的今天還影響著我們,我們這一代人的成就不就是建立在前人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基礎之上嗎?怎么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呢?我本人是不相信的。我突然想起北島在《回答》這首詩里的幾句質問:“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在黛螺頂的1080級臺階上,有一些不自覺的人在地上吐了痰,扔棄了垃圾,但這些虔誠的朝拜者每一步的磕頭,都還是恭恭敬敬地磕在地上,一點也不馬虎,一點也不匆忙。
十幾年前我就對佛學有所接觸,但總有兩點讓我從心理上不能逾越:一是家庭,從小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家教的熏陶,“孝悌”是我不能越過的第一關。二是科學。我們從小就受科學的教育和影響,也親眼的看到科學技術對這個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科學對我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也是我不可能放棄和逾越的。但我從心里對那些真正有信仰的人是非常尊重的,正像今年在杭州召開的佛學大會上提出的一句話:宗教信仰是構成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只有你對人、對社會、對大自然有敬畏之心,我們的社會才能真正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