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大腕們”的聲音,新政之下熱鬧的地產市場,多少讓人覺得不太對勁。
剛從海南回北京沒幾天,潘石屹就去了倫敦,盡管已經“記不清楚這是第幾次了”?雌饋,這位“大腕兒”比那些“躲在被窩里哭”的開發商悠閑許多——既不用為節約公 司成本、壓縮開支犯愁,也不必為“新政實施細則”付出焦心的等待。政策走向的一切不明朗好像與他無關,他每天的工作,也似乎簡單到了通過鍵盤和他的博客,向大家介紹他參觀大英博物館的點滴心得。
另一個“大腕兒”任志強大概沒有這么輕松。一次次地澄清自己沒有“被抓起來”已經讓他心煩氣躁,圈內有名的“誠實孩子”,面對記者的采訪,也開始變得不誠實起來——“我正在開會”,總是他的推脫的理由。
不過,最讓人惦記的恐怕還得屬劉曉光。這位“協助調查”的“地主”至今“去向未定”。蹊蹺的是,當撥通他手機的時候,移動秘書的回答是:“機主已經出國,有事請留言!
“為了滿足90平方米以下 戶型占70%的規定,我們不得不修改原來的規劃,費了很大精力!币恍⌒烷_發商顯得惴惴不安,當記者追問為此公司支付了多大成本時,這位開發商不愿作答?纯催@家企業的注冊資金,僅僅6000萬元。
按照專家的分析,新政對他這樣的企業著實不利。
更多的中小開發商,則是在憂慮之中無盡地等待——盼著“九部委新政”地方實施細則能夠盡快出臺,畢竟政策的不確定性讓他們太過操心。能有什么好消息么?
6月20日深圳在全國率先出臺的地方實施細則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總面積的70%以上”的硬性規定,卻落地為單個項目,而非地區總量。這讓期盼中的開發商們大跌眼鏡。
還好——在這些老總們飯桌上流傳的消息是,據說深圳細則的“趕集出臺”,是在“不買房運動”“脅迫”下的無奈之舉。這讓他們再次憧憬:在接下來出臺的政策中,“90平米和70%”的高壓線能否有更多的松動?
“165號文將馬上全文上網并給各大媒體!7月13日15點22分,建設部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財經時報》。而就在當天早上,已經有媒體報道,稱“住房結構”調控細則的“165號文”——建設部《關于落實新建住房結構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見》,已經正式簽發,并下發至地方政府。
開發商們獲得了他們所期盼的東西。根據報道,“165號文”明確將90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積定義為“單套住房的建筑面積”;并將70%的比例規定為“各城市年度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總面積的70%”。
“這對我們來說是件好事。”一開發商在第一時間告訴記者,在他看來,“70%以上90平米的 小戶型”如果落實為地區總量,意味著單個項目將不受政策的嚴格控制,“原來項目中的大戶型規劃基本不用進行太大調整。”
這也許是自新政出臺后一個多月以來,開發商們盼來的最好的消息之一。也就是說,“總量控制”是相對模糊的,總比嚴格的“單項控制”,多了一些活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