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京張大道
潘石屹
每天我們都在走路,走過的路恐怕很多都沒什么印象。但有一條路是我兩年前走過的,卻一直難以忘懷,當時的情景不時地在我腦海里浮現出來。這條路就是當年非常繁榮和忙碌的——京張大道,連接北京和山西、內蒙的一條主要通道。
當時我們開車到了延慶,在延慶縣城旁邊發現一個叫柳林驛的村子,是一個很小的村子,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這個村子當年是個驛站。村子里的人不多,有許多破舊的,沒有人居住的空房子。街上鋪著石條,還有許多多年不用,已經廢棄的水井。好不容易在村子里找到一位老人,這位老人告訴我們,這里曾經是京張大道上的一個驛站,他還指著一口井說,當年繁華時每天從這口井打出的水要煮好幾百斤小米粥,供路過的客人喝。聽著老人的講述,可以想象當年這條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情景。
我曾在一些歷史小說中讀到京張大道的歷史,在告別了老人之后,好奇心驅使著我們一直往前走,但在我們一直往前行走的過程中,已看不出京張大道這條古道以往的繁華痕跡了,路邊全是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只是沿著地里面長的古老柳樹可以辨別出京張大道的大體方向。但這些柳樹由于時代久遠,大多已傷痕累累,還有許多被雷電擊過的痕跡。我們開著吉普車以這些古老的柳樹為向導,一直朝前開去,一邊努力想象當年蒙古的商人們、山西喬家大院的主人們通過這條大道走向京城的情景。
途中我們還看到有個小村子,村子里有一個很普通的房子,院墻上面寫著一些大字,大體內容是:這里是當年慈禧太后從京城逃出來后住過的地方。又走了約摸半天的時間,一直沒有再遇見村子,全都是莊稼地,我們還是一直往前,通過一片小樹林后,才發現京張大道被后來建設的官廳水庫截斷了,在官廳水庫的岸邊我們發現有許多的北京人在這里旅游、騎馬。同時在水庫的岸邊我看到了一個做工很精細的大碾子,一半已經埋在泥里了,可以想象得出來,這個大碾子為當年饑餓的人們碾出了多少的糧食。
車沒法往前開了,我們只好繞回去,繞過官廳水庫到了河北境內一個叫雞鳴驛的地方,又回到了當年的京張大道上。由于詹天佑建的鐵路和最近幾年修的一條條高速公路取代了這條古老的京張大道,驛站已經繁華不再了,道路上也不再有人來人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