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和商人之間有友誼嗎?很多網友在我和任志強“雞蛋換糧票”的時候問我,我和他到底是朋友還是對手?有了錢以后,同性的友誼,和以前同學的友誼是不是還能維持得好?我現在經常回蘭州參加同學聚會,公司里有老員工離開,我也會主動關照一下行政部開個歡送會,這些對于我來說,是情感,而不是關系。
現實社會中有很多種關系,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朋友關系、夫妻關系……人在一 起時間久了很容易產生情感,但是情感跟關系是兩回事,工作了一段時間,相互之間有了一些默契,有了一些共識,這是一種很美好的東西,也很神圣。可是一旦把它固定化了,就會出現問題。
固定關系包括像夫妻關系、朋友關系都是。如果說兩個人是好朋友,好到不管對方發生了什么事,周圍怎么改變,永遠是好朋友,那么這兩個人當中一定存在一個奴役和被奴役的關系。孔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而任何關系一旦被固定化,就變成了奴役和被奴役的關系。有的時候你覺得跟這個人聊天挺有意思,那就在一起聊聊;過上一段時間,我覺得我的思想境界跟不上他了,可能就不聊了;或者再過一段時間他成了大俗人了,我也不愿意和他聊了,之后又會在其他人、其他事情上發現新的精神寄托。所以我不加入任何組織,不加入任何黨派,只有兩個例外,也是沒有辦法的,一個是公司,一個是家庭。公司是工商局發了營業執照,家庭是政府發了結婚證。
關系應該是完全發自內心的,這和是不是商人沒有關系,也和是不是一個行業內的人,是不是一個階層的人沒有關系,重要的是不要把關系固定下來。全世界任何一種固定的關系,一定是一種壓迫和被壓迫、奴役和被奴役的關系。這一點,不論是我個人的經歷,還是別人的經歷得出的都是相同的結論,所有的關系,可能不一定是用奴役和壓迫來形容,至少是主動和被動——因為關系一定是出現了主動和被動之后,才能夠固定的。
最近,我身邊朋友離家出走的比較多,留心一下就能發現,只要關系能維持比較好的都是一個被動、一個主動,這樣,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才會覺得很默契。凡是兩個人在關系的問題上,誰被動、誰主動沒有搞明白的,一著急就離家出走,要不就是整天鬧矛盾。
我曾經講過人有三種狀態,第一種人是駱駝,這是大多數人的狀態,像駱駝一樣瞎著眼走路,所以它需要依靠,需要扶持;第二種人是獅子,獅子比較強大,也比較緊張;第三種人是嬰兒,嬰兒是一個自然的狀態。駱駝需要關系,找一個獅子帶著它走;獅子也需要關系,找一個人讓它帶著走;而人,只有到了嬰兒狀態的時候,才不需要關系,才開始真正享受當下。
如果總想著要平衡和平等,就不可能形成固定的關系。事實上,固定的關系也不需要去平衡。在一個家庭里,你得想明白,要不是大男子主義讓老婆怕,要不就是“妻管嚴”怕老婆。想結婚的人要先把這件事情想清楚了。現代人提倡自由、平等、博愛,多少人想反抗,最終的結果不是離家出走就是一拍兩散。我一開始結婚的時候也沒想明白,張欣就離家出走了。
固定的關系不自然,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上都說不好,但固定的關系對社會穩定和發展有利,在現實生活當中要做成一件事情就得把關系固定下來,比如為了蓋房子就得成立公司;在公司里就要聽我的,不聽我的,這個房子就蓋不起來;在家庭里,要生兒育女,要撫養孩子,沒有夫妻關系,生一大堆小孩怎么辦?柏拉圖當年提出來說大人生了孩子父母都不能見,直接送到學校去,由社會公共撫養。這個提法直到現在也沒實現,甚至在當時就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評。柏拉圖為的是打破這種固定關系,但這是滅絕人性的,人家生的孩子,憑什么讓你抱走?所以,把事情想清楚了再去領結婚證,想不清楚,別去領結婚證。我想清楚了,我結婚了,我就是被壓迫的、被奴役的角色。反過來說,被奴役有什么不好?這個世界有主動就有被動,沒有什么好壞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