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4-8/2/133670530823017421.png)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馬玉婷莫哲濤董怡凡)8月1日,天水市與臨夏州各族青少年“手拉手·心連心”交流活動走進麥積區。來自臨夏州積石山縣和天水市張家川縣的60名學生共聚麥積,走進馬跑泉民族團結主題公園和天水大革命歷史紀念館,在互動學習中,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旨在深化各族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Files262/BeyondPic/2024-8/2/133670530819081736.png)
在馬跑泉民族團結主題公園,兩地青少年在寓意深遠的同心結與石榴籽雕塑前合影留念,這些象征團結與和諧的元素,成為了他們友誼的見證。隨后,青少年們走進天水大革命歷史紀念館,仔細聆聽天水紅色文化,深刻感悟紅色精神。
![](/Files262/BeyondPic/2024-8/2/133670530811453444.png)
在參觀過程中,學生們或凝神細讀,或輕聲討論,那份對知識的渴望與對歷史的尊重,在空氣中靜靜流淌。“這三天的學習讓我深刻了解了天水的伏羲文化、紅色文化及工業發展,感受到了天水人民的熱情友好。在與張家川同學們的交流中,我深刻體會到了民族團結的偉大力量。我們雖然來自不同民族,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臨夏州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學生馬婷說。
![](/Files262/BeyondPic/2024-8/2/133670530816092939.png)
近年來,天水市及各縣區積極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廣泛開展研學交流活動,為各族青少年搭建了交流互動的廣闊平臺。
![](/Files262/BeyondPic/2024-8/2/133670530825476974.png)
天水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閆愛民說:“我們天水市委統戰部、天水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組織臨夏州積石山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動,是省上的‘三項計劃’試點示范項目。三天來,我們參觀了天水市博物館、麥積山石窟、逸夫中學、天水大革命歷史紀念館,希望通過實地學習,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發芽。這個活動的深遠意義與顯著成效,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